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上博简《仲弓》与《论语·子路》“仲弓为季氏宰章”所记应该是同一件事,但两者在称渭、篇幅、结构、文字方面却差异很大。从这一现象推测,当年孔门七十子后学有记录孔子言行的风气,他们手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记录孔子言行的素材,今本《论语》就是从七十子后学的笔录素材之中精选出来的,它是孔子语录的“节本”或“精华本”。而在另一方面,七十子后学又在原始笔录素材基础之上进行扩充和阐发,大小戴《礼记》中记载孔子应对弟子时人的文章以及上博简《仲弓》、《子羔》、《鲁邦大旱》等,就是孔子语录的“繁本”或“扩写本”。  相似文献   
162.
"志气如神"与"以神行智"——论《东坡易传》中"神"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鬼神观和中古的道教养生术相联系,苏轼坚信“神”的持存性与超越性,认为决定人的生命形态能否为魂为神的标准就在于志气能否战胜精气,“神”能否成为生命的主宰。此种信念塑造了苏轼崇高的志气和品节。在此基础上,苏轼建构了心统神智和“以神行智”的认识论框架,提出以神的直观来驾驭智的认知,使心灵摆脱蒙蔽,澄明自在,无心独运,从而达到与物世界的有效沟通,获得“与天地相似”的生命智慧。东坡易学关于神的论述,对理解和解释苏轼的美学观念与艺术体验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3.
菩提达摩的禅法将证入最高真理的方法分为理入和行入两种,而根据达摩的禅法精神,理体和事行、理入和行入其实本来是不可分的,分而为二只是由于侧重点不同,只是为了修学和说明的方便而已。在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中,无论是理入还是行入都分别同样地并且相得益彰地表达了达摩禅法的理行并重而重行的即行即解即证的顿悟的精神原则,而达摩禅的这种在实际生命、实际事行的当下直接证入最高真理的即行即解即证的精神原则也确实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顿悟禅的基本特征。达摩的禅法也符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尚简易直截、重实践和实证的精神特点。达摩二入四行的禅法以简括的文字概括了佛教大小乘的所有的基本义理和实践,这表明达摩禅具有极大的涵括性和融摄性的精神特点,具有向多种层面解释和发挥的可能性,后来的南宗禅和北宗禅、看话禅和默照禅等都可以说是对达摩禅法精神在不同层面的发挥和发展。达摩禅奠定了后来中国禅宗的基本精神,道信是试图将达磨禅奠定的基本的精神原则予以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开拓者,而慧能则是将达摩禅通俗化、普及化、大众化的真正完成者,是六祖慧能将达摩禅奠定的精神原则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64.
一、效学圣贤发大愿,向上仰望勿自轻我们修学佛法,树立成圣成贤的希求心是最关键的。如《灵峰蕅益大师宗论》(又称《灵峰宗论》)说:鸟必学飞也,而后毛羽成。舟必学操也,而后江河济。  相似文献   
165.
大量研究显示,人们对地表斜坡的知觉非常不准确,所知觉到的坡度比实际坡度大.然而,也有研究发现,虽然言语报告时对坡度的估计会出现高估,但通过触控面板用手掌对斜坡的倾斜程度进行模拟时,坡度的估计值与实际坡度基本一致.本研究考察了不同感觉方式下采用四种不同的报告方式来判断坡度时的差别.结果发现,除手臂模拟可使坡度高估的情况有所下降以及触控面板模拟会使坡度知觉出现低估外,本体感觉和运动等均不能为坡度知觉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因此,本研究提示,虽然坡度估计在一定情境下受报告方式的影响,但其高估现象几乎存在于各个感觉通道之中,是认知加工前期的系统性提高,而非坡度视觉线索所致.  相似文献   
166.
上博简《诗论》第25简评析《诗.兔爰》篇“不奉时”之语,不应当理解为此诗表现的是生不逢时之叹,而应当理解为是对于此诗不遵奉“天命(时命)”的批评。由此我们可以加深对于孔子天命观的认识。孔子从恭敬的角度指出人们应当顺从天命,但他更强调在天命时遇面前要自强不息,积极奋斗,《兔爰》篇所显露的那种冷漠对待社会、只求一己之福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相似文献   
167.
沈学彬 《天风》2016,(6):12-13
今年3月,为响应“扶贫攻坚”的国家战略,基督教全国两会发出倡议,号召和动员各基层基督教两会和活动场所、神学院校和信徒进一步投入到“扶贫济困”的事业中去,更加精准地集中好、用好有限资源,更好地发挥基督教慈善活动的优势。本期几位作者对此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8.
中国青少年积极发展量表是一个多维度的测评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积极特性(即品格、能力、自信和联结)的量表,共98个项目。为提高量表的应用推广性,本研究基于一个大样本数据(n=16317, M年龄=13.13岁, SD=2.52岁)创建了一个该量表的简化版本。通过一系列的验证性因素分析、项目筛选、信效度检验以及交叉验证,简化后量表共48个项目。结果显示,简版量表与原始完整版量表有足够的概念重合度和剖面相似性,且具有可以接受的信效度和测量结构的等值性。  相似文献   
169.
印顺 《法音》2006,(11):17-19
一、善财与福城“华严法门”中,以善财童子访问善知识为因缘,阐明菩萨行,一生精进而入普贤地的,是〈入法界品〉。西秦圣坚所译的《罗摩伽经》,仅是一小部分。唐般若所译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卷,是〈入法界品〉的别译。般若所译的内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经后记说“:《大方广佛华严经》百千偈中,所说善财童子亲近承事佛剎极微尘数善知识行中,五十五圣者善知识,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1]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大智度论》所说的《不思议解脱经》;也就是“入法界”。〈普贤行愿品〉,是这一品的品名,但一般流通…  相似文献   
170.
李晨 《五台山研究》2023,(4):22-27+33
佛教典籍的“舍”(upeks.ā)具有多种含义,说一切有部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受舍、行舍、舍无量。参考梵、巴、汉文的相关文献,对这三种“舍”的契经源头,及说一切有部阿毗达磨中的定义和争议,进行梳理和解读,从而归纳出三种“舍”的含义特征,并揭示说一切有部在此概念上与其他部派不同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