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41.
启蒙以来,社会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以及技术理性逻辑的全世界扩张客观上生成和确立了“经济世界观”及其话语的主导性、支配性地位。就其历史性后果而言,则是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在精神文化领域的弥漫。真正的、真实的文化在被日益边缘化的过程中变得支离破碎,失去了从整体上理解、观照、诠释以及重构现实的能力。此种情境为反思批判意义上文化与现代性叙事逻辑的开显提供了可能。文化哲学之思的当代主题,当是直面后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思想、理论、制度等日益差异化、异质化的生存与生活现实,立足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历史实践,顺应人类社会从“经济时代”向“文化时代”全面转型的历史趋势,着眼人类整体性优存的实践-价值方略,有效破解文化与现代性的深层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242.
丁立群 《哲学动态》2023,(8):5-13+126-127
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质不是在世界现代化中构建一种特殊化的中国模式,而是超越世界现代化诸多形态以重构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世界现代化经历了从西方一元的现代化到发展中国家多元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式现代化既要避免西方现代化的弊端,又要避免陷入现代化的相对主义泥淖,这归根到底是重建现代化的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问题。本文尝试超越西方现代化理论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西方中心主义偏见和经验主义囿限,主张现代化是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换。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四个层面的普遍规定:技术和经济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的社会、劳动以及社会管理的精细分工和权力职能系统;以完整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文化;作为现代化核心的人的现代化。对现代化普遍本质的构建具有规范性意义,既是对世界现代化的经验总结,也是一种理想建构。它贯穿着辩证理性、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的理性精神。中国式现代化的普遍意义在于构建和创造一种新型现代文明形态。一方面,中国式现代化重构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本质,破解了现代化理解的“历史”与“地理”的还原论,对世界现代化运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对现代化普遍本质和理想形态的重构,破解了自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243.
李亚明 《哲学动态》2023,(5):105-114+128
功利主义、直觉主义以及道义论是当前用于指导人工智能系统道德抉择的主要理论资源。然而,以上理论的应用均遭遇了困境。在道德哲学的历史上,正是类似的困境曾导致规范伦理学的衰落。当代规范性研究中的康德式理论对相关理论困难均给出充分回应,有力推动了规范伦理学的复兴,也有望为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设计提供更为恰当的理论基础。康德式理论具有共同的核心观点和思想方法,保证了由这类理论所构建的伦理原则可以具有一致性和实践可操作性。格沃斯和斯坎伦是当代康德式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本文通过比较和分析两者对道德义务的论证,尝试确立三个基本的伦理原则,即不侵犯原则、平等原则和援助原则。三个原则对任何道德主体间最基本的道德义务给出了清晰阐释,也能够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伦理设计给出明确指导。  相似文献   
244.
洪银兴 《学海》2023,(3):5-14
中国式现代化尊重现代化的一般规律,但要从中国国情出发,既要体现社会主义的要求,也要反映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经济特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本文从现代化的目标、进程和道路三个方面,在阐述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表现在高品质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促进人的现代化等三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分阶段推进现代化;二是将现代化概括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并创造了四化同步的经验。进入新阶段,四化同步的进程有了新内容: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信息化、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农业农村现代化。立足新发展阶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实现不断创新和拓展,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现代化之路,其内容包括:新发展格局的构建、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245.
李红  陈康 《现代哲学》2023,(4):94-100
理由主观主义者认为,实践理由依赖欲望;而理由客观主义者主张,实践理由取决于价值。近来,德里克·帕菲特用来反驳理由主观主义的极度痛苦论证引发不少讨论。这一论证旨在表明,理由主观主义蕴含了不合情理的后果,即人们没有理由想要避免极度痛苦。帕菲特相信,极度痛苦论证决定性地反驳了理由主观主义,从而有力支持了理由客观主义。本文表明,鉴于帕菲特把痛苦这类感觉的好坏归因于人们的享乐式好恶,即使极度痛苦论证成功地反驳了理由主观主义,它也并不由此支持他的理由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246.
张忠义  刘纯 《世界哲学》2009,(3):124-132
由具体的因明谱系即各人物关系为导线,厘清弥勒、无著、世亲到陈那的论式的发展,并由此从指引指号和非对称包涵等现代逻辑的角度来阐释十支、五支再到三支论式的必然性的发展脉络。最后对陈那的“一切言皆妄”与其弟子商羯罗主的“我母是石女”加以比较,并看因明思想传承的另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247.
道德转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视阈中蕴含着前提逻辑:利益关系分化撬动了道德标准的普遍性根基,集权秩序瓦解增强了道德生活的自由化张力,在新旧道德秩序更替的未完成状态中,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为疏解现代性道德矛盾提供了可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中道德转型历经阶级革命伦理—国家建设伦理—改革开放伦理—民族复兴伦理等主题,逐渐从唤醒主体自知的道德觉悟,到建构集体共享的道德制度,再到维护兼容多样的道德秩序,及至塑造和谐向善的道德格局。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道德转型,通过把握善恶世界的经验规律来引领道德实践:就道德秩序优化的内在结构而言,注重国家伦理与公民德性相融合、普遍规范与自由意识相联结;就道德环境治理的领域关联而言,强调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辩证结合、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248.
谈逆修     
张三丰《无根树》云:顺为凡,逆为仙,只在中间颠倒颠。这逆为仙,是说通过逆修可以成仙。逆修是道教内丹修炼的一个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法则。  相似文献   
249.
杨蓓 《美与时代》2014,(3):81-81
从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比重的重新划分,设计实践的主题式训练以及学生整体设计思维方式的培养等方面综合论述配饰设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分析了实践教学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50.
一例抑郁情绪咨询案例报告——基于萨提亚式治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抑郁情绪是比较普遍的消极情绪,消除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提供的案例是来访者因与父母关系僵化导致情绪低落而前来咨询,采用萨提亚治疗模式对其进行辅导,通过4次的咨询,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在见证来访者的改变过程的同时,也着重介绍了该模式的一些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