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1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王冰是唐代的著名医学家,对中医运气学说的发展贡献尤巨。本文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详细稽考了相关史料,认为王冰不但有深厚的道教思想文化素养,而且他本人很有可能就是一位道士,是道教界的一位中医大师。  相似文献   
942.
康德断言,人的意志自由与其经验性活动的必然性是相容的。学界对康德的相容论作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争论双方分别站在本体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不断有新的代表和观点出现,而主观主义的解释成为了更为流行的解释。本文首先对康德的理性、行为、品格、意向等相关性概念进行分析,说明它们的对象都有本体和现象两个层面,梳理了理知的品格与经验性的品格的微妙关系,继而介绍和讨论相关学界争论中的重要观点与论证,最终说明,本体主义的理解,而不是主观主义的理解,才真正契合康德的相容论。主观主义解释尤其难以说明,理知的品格和经验性的品格如何统一于同一个主体,而前者又构成了后者的根据。这种解释通过理性本体与理知的品格不能被用于解释行为,来说明理性与理知的品格并无规定行为的力量,这也是不充分的。  相似文献   
943.
“道论”为戴震哲学核心。前期 ,他所说的“道”更多的偏重于伦理学 ,中后期 ,他所说的“道”遍赅天人 ,具有指示“实体实事”和人伦的“仁义礼”等价值内容在其中。成熟时期的戴震哲学 ,以“道”为核心概念 ,以气、理 (分理 )、性、诚、才、仁义礼、善、权、自然与必然等概念、范畴为具体内容 ,构筑了一个自然法则与人伦规则为一体 ,同时又十分重视人类有别于自然特性一面的新哲学体系。因此 ,日本学者村濑浴也将戴震哲学后期“道论”看作是纯粹论述实体实事 ,而与价值无关的观点 ,是缺乏文本根据的。  相似文献   
944.
《孔子研究》2021,(6):136-146
  相似文献   
945.
946.
在诸多先秦儒学理论中,人道具有不能为天道完全统摄的本源性意义。在此基础上,这些儒学理论敞开了不能彻底消融于存有论视域的价值论视域,并建构了一种以价值论统摄存有论的价值哲学。这种价值哲学将价值的本源归于人道之仁爱情感,而不再进一步将其上溯天道,进而通过人的价值世界开显一切事物的存在。由于这种"开显"只是人的需求或意愿的表达,因此人对万物不具有存有论意义上的决定性,即此种价值哲学没有极端化的人类中心主义之风险。随着"天道"地位在后世儒学中的提升,人道的本源性地位被遮蔽,儒家的价值哲学也转变为以存有论为价值论奠基的形态,这是后世儒学出现"崇天忘人"甚至"以理杀人"问题的重要理论根源。  相似文献   
947.
智宗 《法音》2001,(9):1-5
随着全球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环境和生态问题已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由此也引起了各国佛教界的高度重视。为弘扬佛教的环保理念,兼为选拔参加中韩日三国佛教界拟于今年秋天在北京举办的“佛教与环保”演讲会的中方代表,8月25日至27日,中国佛教协会在浙江普陀山隆重举行“佛教与环保”演讲会。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青年法师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就“佛教与环保”这一主题进行探讨,阐发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依正不二”、“不杀生”、“护生”、“素食”等佛教的环保理念,提出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必须从自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这是大陆佛教界首次就环保问题举办的一次全国性盛会。经由佛教界法师和学术界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评定,智宗、清远、道真三位法师获得本次演讲会优秀奖。本期特将他们的演讲稿发表于此,希望读者和广大佛教徒都来关心和参与环境保护,并就“佛教与环保”问题作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48.
实践智力、社会智力、情绪智力的概念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传统智力测验的单一性和其预测的有限性为其它类型智力概念的提出留下了空间。实践智力、社会智力和情绪智力分别从实际解决问题,与人相处及情绪知觉、调节和情绪对思维的促进等不同角度对智力概念进行了强调和扩展。它们与传统的智力理论并不矛盾,只是各有侧重。此外,不同智力概念的提出对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亦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49.
净因 《法音》2001,(2):11-16
(四)偷盗之根源  由以上讨论可见,偷盗现象如此之普遍,其程度如此之严重,为社会安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持不偷盗戒呢?问题的关键在于首先了知犯偷盗戒的根源何在。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防患于未然。那么促使人偷盗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贫困和不良嗜好是偷盗的直接原因,根源于贪瞋痴之心。  1、 因贫穷而偷盗  《大智度论》把因贫穷而生盗心看成是犯盗戒的第一种原因:“一者持戒因缘不具足故,如贫穷人饥寒急故作贼。”[1]荀子亦云:“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  相似文献   
950.
从“组织气氛”到“组织文化”概念发展的逻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出现了对组织化研究的反思倾向。章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提出组织化研究是对组织气氛研究的承续和发展,两个概念之间具有历史的逻辑。从组织气氛研究发展到组织化研究,其研究范式也由唯理论向自然论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