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通过对现代医学辨病的缺陷和临床与基础医学联系性、融合性不足的分析,阐述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结合,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2.
通过对现代医学辨病的缺陷和临床与基础医学联系性、融合性不足的分析,阐述中医经典理论与现代医学基础理论结合,提高临床决策水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3.
天津市腾龙职业培训学校2012年举办第十五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具体报名条件及要求如下:一、考核方案此次考试鉴定的考核方案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考核方案》中所公布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内容及培训时间等要求执行。二、申报条件1.心理咨询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  相似文献   
124.
医惠双方具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医方通过各项安排,让医方尽可能地避免各种风险的发生;患方则依自己的判断,在医疗活动中尽量避免不必要医疗费用的产生.医惠双方不同行动逻辑的冲突,必然在费用这一点导致医惠关系紧张.签署知情同意书,可起到缓解紧张医患关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张丽丽 《天风》2002,(7):42-43
能有机会去蒙城,这绝不是一件偶然的事。自从读了2001年11月29日的南方周末的独家纪实报道《千里追踪希望工程假信》一文以后,我的心就一直处于悲哀与愤慨的夹缝当中。看看孩子们的想法在我心头跳动不已,终于神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2002年1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爱德基金会举行的“重返校园送温暖行动”。爱德基金会是中国基督教领袖发起、创建的一个以“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为宗旨的民间公益组织,它以联络国内外资金用以资助国内各种救助、公益事业为其主要的服务方式,自1985年创建以来其服务项目已覆盖了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据1995年统计)。“重返校园活动”正是他们在农村的项目之一,其主要  相似文献   
126.
爱仇     
说到爱与被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亲身感受。父母之爱、子女之爱、亲情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祖国之爱,这些爱都包涵着人性中的真善美,融入着自然的情愫。在渴望爱的获得中,那一份期盼是多么的刻骨铭心;在爱的施舍过程中,那种  相似文献   
127.
当艺术理论摆脱模仿外部实在概念时,自身就从沉重的枷锁下解放出来,无论外部实在被理解为经验和物质实在(模仿自然),还是被理解为观念和精神实在(模仿美质或理想)。在这两种情况下,实在实际上都被视为外在的和超验的,结果艺术性能沦为消极的或接受的性能:这是词语上的矛盾。此外,这一模仿及外部世界的虚假概念,  相似文献   
128.
对315名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他们前创业行动的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大学生前创业行动的参与度较为积极,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而且,大学生的前创业行动受到了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和个体背景等内部因素的影响; 以及受到了创业政策熟悉度、大学生家庭所在地创业环境等外部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高校针对性开展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9.
康德实践哲学中的道德归责难题,因《纯粹理性批判》对自由的先验规定而生,又因《道德形而上学的奠基》对意志自由与道德法则的关系所作的同构性解释而尖锐化。康德通过区分感性世界(现象)和理智世界(物自体),将行为的道德性关联于行为者的理性品格,将行为的非道德性关联于行为者的感性品格,非但不能解决道德归责难题,反倒带来了更为严重的理论困境:自由实际上成为一个空洞的先验概念。这迫使康德转换视阈,从行动者的实践能力角度重新诠释自由问题。自由被解释为道德实践者自愿选择服从或不服从道德法则的一种意志行动,它与道德性并不能相互化约。因此,自由既联系着善行,也联系着恶行。不道德的恶行同样可以是行动者基于意志之独立的自我规定而作出的自由抉断。如此一来,人不仅要对善的行为负责,也必然要为恶的行为负责。康德由此揭示出意志与道德法则通过自由选择所形成的条件性联结,道德行动者的自由选择就是一种为去恶迁善而进行的斗争。  相似文献   
130.
对合作行动出发点的逻辑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海》2016,(1):5-15
近代以来,社会建构是从抽象的个人出发的,或者说,"原子化"的个人是社会建构的原点。在对人的界定中,由于发现了人的自利追求而使近代早期关于人权的模糊认识变得更加实在,也因此而使社会治理方面的安排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在人的自利设定中,把人本来应当具有的道德因素从人身上剥离了,使人成为理性经济人。结果,人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也都被简化为利益追求,社会建构也就完全从属于为了人的利益追求提供实现路径和保障的目的。在社会呈现出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的特征后,这一社会建构逻辑中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以至于我们必须去重新审视人。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方面,社会并不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存在,人也不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的,相反,社会是存在于人的生活和活动之中的,人是通过行动而建构了社会和诠释了社会。基于这一认识,关于社会建构问题的探讨也就聚焦到了人的行动上来了,从而发现,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人的行动应当是合作行动,而人的共生共在则是合作行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