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子宫内膜异位症为良性病变,但其某些生物学行为却类似恶性行为,尤其是组织侵袭和远处种植生长的能力。尽管现在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仍未明了,但近来发现,血管发生在EMs的侵袭、种植、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深入研究将为EMs的“靶向治疗”带来生机。为其今后能在EMs疾病中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2.
G1agov——血管重构与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病理学和血管外科学家Seymour Glagov教授在1987年首次提出了血管重构现象,确认斑块占血管的横截面积大约小于40%时动脉代偿性扩张,其理论影响至今。他的科学历程透射出20世纪80年代粥样硬化研究革命期的特点,能启示后来者。  相似文献   
53.
2010年9月欧洲心脏病协会(ESC)和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领导下的联合项目组、指南委员会及其评审专家共N起草的一份经多方权衡、以患者为中心、以证据为导向的关于心肌再血管化治疗的操作指南。指南涉及冠心痛患者的评估、治疗决策、二级预防等,第一次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和经皮介入治疗在同一指导性文件中加以讨论。为利于临床医师阅读,撰写本指南解读。  相似文献   
54.
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从治疗方式、疗效、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5.
肿瘤淋巴管生成是肿瘤转移过程的必要环节,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表达淋巴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C和VEGF-D诱导淋巴管生成,并且促进肿瘤细胞的淋巴道转移。肿瘤淋巴管生成及其对抗研究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并有可能成为治疗肿瘤淋巴道转移的靶点。两者之间关系密切,并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56.
用ROC评价AFP、VEGF和瘦素对HCC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对184例HCC患者和7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AFP、VEGF、Lep及三者联合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AFP、VEGF、Lep测定结果在两组资料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的AFP、VEGF、Lep与三者联合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2、0.841、0.712和0.952。AFP、VEGF、Lep对HCC的临床诊断临界点分别为25ug/L、25lng/L和15ug/L。因此,AFP、VEGF、Lep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和有效性,优于AFP、VEGF、Lep的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57.
所谓血管生成是指从已存在的血管床中产生新的血管系统。正常的血管生成被严格控制于某些短暂的、特定的生理过程 ,如生殖过程、发育过程和伤口愈合过程。而持续的血管生成是某些病理改变如肿瘤生长的特性。事实上血管生成不但是肿瘤生长所必需的 ,而且肿瘤细胞与新生血管系统的接触还是导致肿瘤侵袭和远处转移的原因。在肿瘤形成的早期并没有肿瘤血管的形成 ,这一时期被称为血管前期 (prevascularstage) ,又称无血管期 ,此时肿瘤细胞处于休眠状态 ,肿瘤主要依靠周围组织的弥散来获取营养物质和排泄代谢产物 ,所以明显限制…  相似文献   
58.
手术和血管内介入是目前临床上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方法,针对两者的优缺点,从治疗方式、疗效、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9.
探讨结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与淋巴管、血管生成及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论为VEGF-C高表达而淋巴转移阴性的患者亦有很强的淋巴结转移倾向,甚至可能已发生淋巴结微转移。VEGF-C主要通过调控结肠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生成而影响结肠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60.
在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最重要的是高血压,其重要性不仅在于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且心脑肾血管并发症也很高。经过近30年的努力,全球、全国虽有了长足进步,但其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却仍很低。在高血压的诊治中,一组特殊群体——继发性高血压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