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血压是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其机制和管理受到重视。本文就靶向药物导致高血压的机制进行了探讨,考虑可能与抗血管生成药物的作用靶点有关,即影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功能所致;介绍临床如何进行高血压管理并建议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使用过程中规范地监测、控制血压,开展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32.
分析颅内动脉瘤各种常用诊断方法的价值以及治疗时机和方法,认为对颅内动脉瘤应该在准确、快速诊断的基础上,按照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3.
视觉表象是在记忆基础上产生的类似知觉的信息表征, 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理活动之一。本综述介绍了该领域中比较有影响力的表象计算理论模型, 并进一步归纳了视觉表象生成系统的成分及其对应的神经基础。分析结果强调了初级视觉皮层作为“视觉缓冲器”是生成表象的主要机能结构, 以“视觉缓冲器”为基础的表象生成系统的机能受多重因素影响。本综述有助于对视觉表象生成系统形成全面的认识, 促进视觉表象实质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探讨角膜新生血管的有效治疗措施。运用现代医学知识,以创造性思维突破常规, 多因素多环节不同水平干扰发病过程。创造性思维可寻找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在角膜新生血管的治疗中正确运用哲学观点,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可降低本病的致盲率和后遗症的发生率,促进人类健康生存,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5.
为了明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取10例CPT病变骨膜作为实验组,以10例正常骨膜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两组标本中CGRP、VIP的表达。结果显示,CGRP、VIP在CPT的骨膜中较对照组表达减弱。因此,CGRP和VIP在CPT中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导致CPT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6.
2008年3月31日一项关于联合方案治疗收缩性高血压防止心血管事件研究(ACCOMPLISH)的结果在美国心脏病学会第57届年度会议上公布。其结果显示:与传统治疗方案相比.ACEI加CCB联合方案应用于高危高血压患者可降低20%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37.
脊髓血管畸形误诊和治疗失误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血管畸形是脊髓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类少见的先天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轻微而缺乏特征性,容易造成漏诊和误诊,脊髓血管畸形血管构筑复杂,目前缺乏统一的分类,临床治疗困难。本文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和治疗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早期误诊、漏诊以及治疗失误的主客观因素,以便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的治疗脊髓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38.
为了增强对脑室系统的血管畸形的认识,回顾性总结24例脑室系统的血管畸形的基本临床资料。结果显示,除1例静脉畸形外,其余23例均接受手术,21例全切,2例部分切除,病理证实海绵状血管瘤13例,AVM10例,其中死亡1例。提示脑室系统血管畸形发病率低,出血及脑积水多见,手术切除是海绵状血管瘤和AVM的最佳选择,而静脉畸形应予保留。  相似文献   
39.
血管性疾病是目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血管干细胞的提出及其技术的应用对传统的治疗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开辟了新的思路。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和社会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0.
晚发性抑郁是指发病年龄大于60岁的一组抑郁综合征,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研究表明,晚发性抑郁的遗传因素不明显,而血管损害则与之密切相关;多数患者伴有明显的执行功能损害,痴呆的发病风险增高。围绕晚发性抑郁的两个基本特征:血管损害与认知障碍做一回顾,初步探讨了晚发性抑郁生物学机制对临床决策的影响,并由此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