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卢龙光  叶菁华 《天风》2005,(4):20-21
“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上帝”(可12:30;另参太22:37—40;路10:27),这是耶稣所说基督徒最大的两条诫命之一(“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一),意即是要我们以全部的意志、情感、理智、力量,毫无保留地爱我们所信仰、所崇拜的上帝。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最重要的是对上帝的感受和经历,也有人说最重要的是以道德生活实践上帝的旨意。这些都没错。然而,理智、理解对信仰也同样重要。事实上,  相似文献   
132.
周以撒 《天风》2008,(16):40-42
敬拜上帝,是蒙恩的群体对拯救施恩的上帝的合理回应.崇拜最广泛的定义就是神与他子民的相遇.在相遇中,神向他的子民显现,他的子民以感恩的心回应.在这个相会里,上帝向他的子民显明他的同在,属他的民以颂赞感谢回应.这样的崇拜使敬拜者被引到上帝面前,亲近那位赐生命和使生命有意义的主.从与上帝相会的经历里,敬拜者得着能力,刚强壮胆,过着有指望的生活.本文尝试从赞美在崇拜中的必须、性质以及果效来谈赞美的事奉.  相似文献   
133.
常青 《天风》2009,(5):22-23
"奇异恩典,何等甘甜……"夜幕下的国际礼拜堂显得分外沉稳、端庄.悠扬的琴声伴随着深情的颂赞,在灯火通明的圣堂内回响,这是国际礼拜堂的圣乐崇拜.台上,国际礼拜堂常青诗班的弟兄姊妹们,身着洁白的圣衣,同声歌颂赞美神,台下座无虚席,会众专注聆听,心驰神往,就是翻阅程序单也是齐刷刷的……此情此景,是那么的和谐,那么的美好.无论是听的还是唱的,都在心口合一、同心合意地颂赞我们亲爱的救主.  相似文献   
134.
杨括 《四川心理科学》2014,(14):126-126
《红楼梦》有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本文就浅谈一下其在对女性的崇拜、对男权的批判和作者的两性观念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5.
傩面具艺术是傩文化中最具特征的符号.对于远古先民来说,傩面具是神灵.随着历史的进程,傩面具原有的鬼神崇拜、宗教迷信内涵逐渐淡化,转而开始注重体现民众的审美观念产审美情感,其艺术性、娱乐性的审美价值日益增强,充分表达着民众对美的追求与对丑的摒弃.  相似文献   
136.
鱼凫图腾与道教的三官崇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官即天、地、水三官。《三国志·卷八·张鲁传》记载有五斗米道的“请祷之法”三官手书”;三官崇拜反映了道教的核心观念“不死”与“仙化”,从而为我们提供了探讨道教起源的可能。道教起源于巴蜀早期原始宗教,前人于此已有所论及,可惜语焉不详。本文欲蜀的鱼凫图腾崇拜考察其渊源,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7.
和谐     
计文 《天风》2008,(22):1-1
前不久,随中国基督教两会访问团去香港,参加了香港圣公会教省成立10周年的感恩礼拜,宏大的场面、庄严的仪式、幽雅的弦乐、默契的诗班、投入的会众,营造了一次敬虔的崇拜,让人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相似文献   
138.
林语堂先生皈依基督后,写了一部书,名为《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也乐意把我的皈依和成长写出来,与主内教胞分享。我想这也是一个见证,见证基督对我的眷爱,见证天主在我身上所显示的光荣。  相似文献   
139.
古埃及人花费巨大财力人力为自己建造的陵墓从选址,外型到内部结构都和当时的太阳崇拜密切相关。从各个时期的陵墓构造和选址可以窥视到法老统治时期不同阶段所盛行的来世观念,太阳崇拜作为来世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陵墓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40.
东周时百家争鸣,学派纷呈。诸子百家与东汉时传入的佛教,都是各有主张和观点的学派。尽管学派林立,形成"三教九流",但归根结底,还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至唐,在"皇帝万岁"之下,儒释道三教合一,殊途同归。唐时何国人僧伽—泗州大圣的到来,正好适应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故中国从唐、五代到两宋,在宗教崇拜上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僧伽崇拜正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特色。至于九流,时至有清,则由学派演绎成大相径庭的人间万相的"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