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7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利丰集团从1906年在广州创办以来,历经政治、社会、文化大变迁,三代的努力,从最初外贸采购代理商号转变为地域挂采购公司,继而变为“分散生产”的管理者,时至今日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标杆企业。笔者决定采用全球价值链的理论从“虚拟生产”理论的角度以及“非股权安排”角度去论述利丰集团在供应链整合的出色表现。  相似文献   
52.
王芬 《美与时代》2014,(3):50-50
虚拟试衣系统是指通过立体视觉原理获得或根据顾客身体的三维信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构造顾客身体的三维模型,而大量的服装效果图像存储在计算机内,顾客可以通过浏览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然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把顾客自己选择的服装“穿”到顾客的三维身体模型上去,实现二维服装到三维人体模型的映射,并显示出顾客人体三维模型的着装立体效果图。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通过试衣系统使设计师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服装的最终效果,也可以使设计师和顾客之间有更好的交流,顾客也可以针对效果提出更适合自己着装的建议,运用试衣系统做出更适合顾客的高级服装定制作品。  相似文献   
53.
毕君  苟锐 《美与时代》2014,(5):100-100
通过从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存在论出发,论证了虚拟社会中人的存在、人们交往方式的演变,以及虚拟社会中人存在的新时代特征,分析了虚拟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方面的改变,展望了越来越虚拟的现实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  相似文献   
54.
杜雨萱 《美与时代》2014,(7):127-127
在数字化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虚拟生存成为人类生存的新形态,当代人不仅生存于现实世界之中,而且在自己创设的符号化的虚拟世界中生存。在这一新的生存境遇下,当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工作、生活、思维等发生着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55.
周艳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68-69
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与深入应用给全社会带来最深刻的变化,可谓是创造出一个独立的网络空间,相关主体(包括人和机器)在这一空间中活动形成一个不断完善的与现实社会交互渗透的“虚拟社会”。就宗教领域来看,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以及“虚拟社会”宗教治理体系仍有完善余地等现实情况,互联网技术在帮助宗教服务更多受众的同时。  相似文献   
56.
从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与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57.
许百华  顾丽萍 《心理科学》2007,30(6):1521-1523
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信息网络为载体的新的经济运作模式。本文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智能型虚拟代理的概念与用途,概述了电子商务网站在设置与使用虚拟代理时需要考虑的人机工程学问题,其中包括可信任度、中介性能、可靠、灵活性、增值服务和娱乐性等。最后,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8.
互联网成瘾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过度使用互联网将影响使用者的身心健康 ,从而导致互联网成瘾。作者根据现有文献对互联网成瘾的概念、诊断以及影响因素作了简要总结 ,介绍了互联网成瘾的现有治疗技术 ,并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9.
虚拟健康社区医生贡献行为(Doctor Contribution Behavior in Virtual Health Communities, V-DCB)在社会福祉创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价值共创理论视角, 结合群体卷入模型和积极心理学研究, 提出在线服务交往中医生贡献行为前因后果的理论模型。首先从资源投入视角对V-DCB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分析, 并探讨测量工具的维度。接着分析社会交换和社会认同双重动机下的V-DCB行为卷入过程, 以及服务生态系统资源补充的激励作用。最后探讨V-DCB对医患双方幸福感共创的影响, 以及资源匹配因素对行为者幸福感产生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60.
规范“残障者”与正常人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是平等。在社会生活中,“残障者”应该得到平等的对待。在当代政治哲学中,学者们提出了三种处理“残障”问题的思路:德沃金的虚拟保险路径、运气平等主义路径以及阿玛蒂亚·森、安德森和努斯鲍姆的能力路径。对“残障”问题的处理,不应仅仅着眼于资源的分配和对残障者福利水平的提高,而应通过对公共设施、教育体制、就业环境等各方面的改进来全面促进残障者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