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41.
刘璞 《中国宗教》2023,(3):78-79
记载着中国悠久历史的档案文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档案文献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作用,是不可再生的“集体记忆”,弥足珍贵的档案文献被称为“档案文献遗产”。早在1996年,国家档案局就发起成立“世界记忆工程”中国委员会,2000年正式启动“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对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人类记录进行调查、抢救和保护;组织“中国档案文献遗产”申报工作,建立《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42.
超个人心理学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流派,是关于个人及其超越的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四势力。本文对超个人心理学的历史、背景渊源、主要理论及治疗都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43.
黄挺 《学海》2002,(3):78-80
当代广告在文化的全球化过程中起着价值重建的作用 ,它通过营造疑似环境 ,制造消费崇拜 ,在传递着欲购信息的同时 ,形成一种集体无意识 ,对意识形态起着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44.
市民社会是近年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拟就匈牙利哲学家赫勒(Agnes Heller)的市民社会理论谈几点看法。在论文《尝试回答问题:市民社会有文化记忆吗?》中,赫勒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市民社会没有(也不需要)文化记忆。该论断的提出既与她幼年的大屠杀经历以及后来在匈牙  相似文献   
245.
作为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中一种典型的原始意象,"南山"承载着中国人生命意识、情感寄托、精神道德的文化记忆和象征。温暖、坚实、充满生命气息的"南山"意象,在远古先民生存、生产、生活的经验基础上生成,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和审美体验得到不断的承传,逐渐建构起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和心灵诗意的栖息空间。  相似文献   
246.
西安八仙宫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始建于宋代。1983年,西安八仙宫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2010年12月29日,在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  相似文献   
247.
杜希 《美与时代》2014,(3):61-61
我所理解的设计管理:设计管理是设计策划与管理原理交叉渗透的学科,活动过程属于有组织的创造性集体活动,针对市场和产品使用者进行开发,其开发过程既有计划性、目标性、组织性、协调性、灵活性、创新性、服从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48.
孙弋帏  李强 《学海》2023,(4):157-166
根据城市社会学理论脉络的梳理和城市社区养老的实地调研,本研究提出“压缩老龄化”的概念,以期在时空压缩视角下透视城市养老问题。研究发现,在时间压缩下,我国需要同时面对传统、第一现代性和第二现代性并存的问题。在空间压缩下,我国需要同时面对地理空间上的城镇化与老龄化叠加、制度空间上的集体消费分化并挤压私人消费、生活空间上的家庭内部“重心下移、压力上移”等问题。这种时空高度压缩最终导致了城市养老的诸多问题,比如中低收入老人的结构比重偏高、家庭挤占老人自养的资源、养老治理失灵等。为了化解这些养老问题,政府应该将家庭而非个体作为治理的基本单位,并且根据社区类型、老人分化后的不同需求,建设多元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249.
《法音》2010,(9):9-9
<正>本刊讯8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在青海省西宁市隆重举行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会议表彰了玉树州抗震救灾指挥部等225个"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和王玉虎等330名"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追授松尕等4名同志为  相似文献   
250.
虐待动物罪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涛 《伦理学研究》2012,(3):101-108
虐待动物罪以弱人类中心主义、动物福利主义和虚拟动物平等权等为伦理基础,正是在这些基本伦理观的牵引下,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动物保护法律规定了虐待动物罪,违者给以刑罚制裁.而西方国家之所以首先形成以刑法保护动物权利的伦理观,这不仅与18世纪的感性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浸润及国家的政治保守性格逐渐受到挑战正相关,而且是新教福音主义提倡的产物.然而,中国当下不具有增设这一罪名的伦理基础,应对虐待动物罪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