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7篇
  免费   301篇
  国内免费   699篇
  269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10篇
  2021年   7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8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9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852.
陈晓  谢彬  彭坚  聂琦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7):1463-1481
随着组织广泛的信息技术运用、工作强度增加,员工之间面对面的、真诚的社交开始呈下降趋势。职场孤独感成了困扰员工的普遍问题,引起了企业管理实践界高度重视。通过综述已有文献,本文指出过往研究虽揭示了职场孤独感带来的消极影响效应并有效提高了组织对职场孤独问题的关注度,但尚未系统回答“如何预防与应对职场孤独感”。为了引导员工对职场孤独感的科学应对,本文认为有必要将员工视为能动的主角而非被动的承受者,并探讨职场孤独感与员工应对行为的关系,为如何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建设性对策。 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地预防与遏制职场孤独感,有必要系统性地探讨职场孤独感的形成原因。综合过往研究,本文发现职场孤独感区别于其他消极情绪的核心在于:职场孤独感源自于高质量职场人际关系的缺失。与此观点对应的是,Wright和Silard (2021)认为当员工实际的职场人际关系未达到预期水平,员工会认为职场人际关系存在缺陷,产生孤独的体验。Wright和Silard (2021)的观点反映了职场孤独感是一种员工未实现期望社交目标而导致的心理体验。循此逻辑,本文采用与目标实现过程相关的调节匹配理论来解释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机制,为预防和应对职场孤独感提供对策。以调节匹配理论为框架,本项目拟解决三个问题:(1)领导与下属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领导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2)员工与团队的调节焦点(不)匹配如何通过影响团队成员交换,进而影响职场孤独感;(3)员工如何依据不同的团队调节氛围来选择社交应对策略,以及社交应对策略对员工绩效的影响。通过新颖的多项式回归分析与曲面响应分析方法,本文力求重构传统的职场孤独感的研究思路,为职场孤独感的产生机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除此之外,本文首次将调节匹配理论引入职场孤独感的研究,系统性地分析了职场孤独感的产生和应对,呈现了职场孤独感现象在组织中的动态演化的过程与机制。  相似文献   
853.
2.9亿农民工的工作退缩行为——为减少工作和组织角色而有意采取的行为(回避工作和降低努力、迟到缺勤、离职等)影响重大。为此, 本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作为“伞”理论, 整合了多重嵌入和身份压力的视角, 构建了一个全面预测农民工的工作退缩行为的模型。在该模型中, 提出了同时包含隐性和显性的工作退缩行为的测量指标体系; 构建了农民工在城市和家乡的多重嵌入对不同工作退缩行为的预测关系, 以及“农村人”和“城市人”的双重身份压力经由农民工在城市的多重嵌入对工作退缩行为的间接预测效应。本研究基于农民工样本的特异性, 构建了一个“背景化”的全面预测工作退缩行为的理论模型, 不仅弥补了微观层面农民工研究的理论空白, 也丰富了身份、多重嵌入和工作退缩行为领域的理论和文献。  相似文献   
854.
摘要 鉴于当今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激发员工的环保行为成为了各界关注的话题。本研究基于情感事件理论,从主动的视角来探讨人们在空气污染情境中产生消极情绪后的积极应对行为。运用经验取样法,对68名在职员工进行了为期14天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1)个体每日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消极情绪与每日的环保行为正相关;(2)风险感知和环保激情在个体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消极情绪与环保行为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3)调节焦点调节了个体每日因空气污染引发的消极情绪对每日的环保行为的影响,防御焦点弱化二者间的关系,而促进焦点的调节作用不显著。以上成果丰富了人们对空气污染触发的消极情绪动态影响机制的认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研究视角和基础,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管理提供了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855.
为考察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在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若要增加依恋回避初中生的欺凌保护行为,应注重为其提供社会支持,提升欺凌应对效能。  相似文献   
856.
为考察社会排斥影响亲社会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其边界条件,研究1采用cyberball范式操纵社会排斥,考察其对物质主义价值观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2采用回忆范式操纵社会排斥,并进一步考察了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排斥可以负向预测亲社会行为,物质主义价值观在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预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未来取向在社会排斥和亲社会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社会排斥导致物质主义价值观水平升高,进而减少亲社会行为,而未来取向可以降低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57.
考察未来取向测试新方法(作品分析法)有效性及对比已有测量方法(自陈问卷法、行为测试法)的优缺点。结果发现,问卷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行为测试法和作品分析法测得青少年未来取向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提高;问卷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相关密切,行为测试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业成绩相关密切,作品分析法测得未来取向与学校投入、学业成绩均相关。作品分析法是一种有效测量青少年未来取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58.
杜启莺 《天风》2013,(5):54-55
4月15日,美国波士顿一年一度的马拉松比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终点附近发生了两起爆炸(另距离不远的肯尼迪图书馆也发生一起爆炸),爆炸造成了包括一名八岁儿童、一名中国沈阳女孩在内的三人丧生,另有至少一百多人受伤,十几人重伤。随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确认,此次爆炸为"恐怖行为"。波士顿惨案震惊了全世界,  相似文献   
859.
倪梁康 《哲学研究》2012,(8):28-35,128
近年来,笔者在现象学与唯识学关于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关系的讨论方面,曾做过初步思考。(参见倪梁康,2008年,第80 -87页)最近在翻译耿宁《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一书时,受其讨论的心性现象学诸问题之启示,试图对该书中相关论述的脉络做一大致的梳理和可能的补充,同时也尝试着继续在客体化行为与非客体化行为关系的标题下做另一方向的展开,即发掘和探讨在儒家心学中蕴含的对意识结构的分析把握与在心识发生方面的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860.
本文是瑞士伯尔尼大学哲学系耿宁教授2010年出版的关于儒家心学的一部巨著《人生第一等事———王阳明及其后学论"致良知"》(巴塞尔,2010年,约100万字)的结束语。其中对该书主要阐释的论点做出回顾与总结。尤其谈及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些观念和精神经验,有必要以现象学的方式(意识分析的方式)继续探询的八个重要论题。全书已由译者译成中文,计划2012年交由商务印书馆于"现象学文库"中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