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团队任务冲突与团队领导行为及团队学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贡敏  汪洁 《心理科学》2008,31(6):1417-1420
本研究旨在探讨项目团队领导基于角色的不同行为对团队内部的任务冲突互动,以及团队学习的影响.以128个项目团队为研究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领导行为与团队学习的关系中任务冲突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其中,团队领导的促进者与指挥者角色行为完全通过任务冲突的中介传导,对团队学习产生影响,;而领导的创新型行为则通过任务冲突的部分中介作用,产生对团队学习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2.
团队互动过程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队的特性在于成员间有相互作用,团队效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团队成员间的互动过程。文章从团队互动的视角概览了新近有关研究。概括出:(1)团队互动过程的行为要素,包括沟通、协调、相互支持、冲突、领导行为、目标行为等;(2)伴随互动过程涌现的情感状态及互动风格;(3)团队互动的测评;(4)团队互动培训。提出进一步研究有待加强直接以团队互动过程为对象,建构高效团队互动的核心模型等。  相似文献   
43.
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木子美现身网络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红开始,"网络红人"已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对象."网络红人"的出现,既有客观的主体虚拟的原因,也有主体自身的角色变换及相关主体的评价失衡原因,因而"网络红人"的形成实际上是网络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不仅是技术的产物,也是人与人之间新的伦理关系的产物,是新的利益关系的产物.  相似文献   
44.
虚拟社会关系的心理学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普及,一种新型的、不同于传统“面对面(facetoface)”交往的社会关系——虚拟社会关系(virtualsocialrelationship)——已逐渐形成。该文从心理学角度对虚拟交往的动机、影响虚拟关系发展的因素及“虚拟”与“现实”的关系等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虚拟社会关系的研究取向进行了展望,认为虚拟社会关系形成的心理基础、心理机制等将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45.
随着组织结构的变化,团队决策为越来越多的组织所采用。该文将团队决策的研究范式概括为以下四类:社会决策图式(social decision scheme, SDS)、信息取样模型(information sampling model)、项目排序任务(ranking item task)团队以及组织中以安全优先的团队(safety priority team);并从影响团队决策的因素,提高团队决策质量的策略等角度分别对四类团队决策的研究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鉴于团队在组织管理中的普遍运用,本介绍了团队的作用、团队的种类及提高团队绩效的途径,并说明了工作团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7.
以苏州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中的六支优胜团队为研究对象,对每一团队的面对面讨论过程录像.借助Nvivo7.0软件对转录文本进行编码并结合相关量化统计,得出本研究中大学生优胜创业团队内部互动特征如下:(1)讨论过程呈现出高回应性和高问题解决性;(2)澄清式提问与启发式提问无显著差异;所作反馈中,相对简短回答来说,探索性对话比例更高;(3)团队成员以客观事实或逻辑辩护远高于以个人经验或价值观辩护;(4)团队合作情节显著高于个体情节.  相似文献   
48.
虚拟实在作为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已经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双重影响。马克思的美学思想认为"美"存在于人们的自由自觉的活动中。通过对自由概念的分析,以及虚拟实在的特性的论述,可以发现虚拟实在中"美"的踪迹。  相似文献   
49.
整合相关职业资源推动医学模式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知识的高度分化使得我们的知识结构趋于专一化,因此,我们难以通过改革医学教育使医务卫生工作者以及医学生获得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要求相适应的综合性知识结构,这是导致我国医学模式转变困难的根本原因.但是,我们可以选择通过整合社会工作师、心理治疗师等相关职业,组建由医师、护士、药师、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共同组成的医疗卫生服务团队,借助不同专业人员的相互配合,克服个人知识结构专一化制约的路径来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0.
当前支持对虚拟行为进行道德评判的主要论证依赖于经验证据,存在重大不足。古斯肯从"图像意识"出发,论证与道德评价相关的种种因素在虚拟世界中都被中立化,因此虚拟行为不具有道德意义。通过揭示道德评价的二阶性,可以反驳古斯肯的论证,从而维护虚拟行为的道德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