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9篇
  52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长江上游地区宗教现状与社会稳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长江上游地区的宗教现状、结构及发展趋势作了综合性的探讨,对当代宗教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2.
笔墨纸砚雅称文房四宝,是华夏文明的象征、东方特色的文化艺术遗产。砚台是文房至宝、笔墨的挚友、文人墨客之伴侣。置几案一方砚台,援笔泼墨,书画生香,文房幽静,心旷神怡。继承与振兴砚石产业,是促进中华科技进步、繁荣祖国文化艺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和地区经济、促进新世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又一举措。  相似文献   
123.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复杂的历史文化现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的社会基础。我省民间信仰历史悠久。仅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总数当数以十万计,在群众中的影响也超过现有的五大宗教。其宫庙及信众之多,覆盖面之广,为各省所仅见。我省民间信仰活动场所主要分布在闽南的农村、集镇和沿海的山区。民间信仰作为一种土生土长的社会现象,它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124.
黄幸平 《天风》2011,(10):62-62
近年来,国家政策及资金有意倾斜中西部地区,为中西部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中西部地区为了招揽人才、留住人才,各地纷纷举办招聘会、洽谈会等各种举措,甚至派政府专员进企业定点做好“留人”工作,从“招工战”到“留人战”,一些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可谓尽心竭力,以诚恳的态度,较好的待遇,吸引人留住人,为的使自己家乡有致富和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5.
鬼魂信仰是民俗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五台山地区,人们对鬼魂的认识表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人们心目中的鬼与魂是两个不同的无形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的神秘而虚幻的意念。  相似文献   
126.
投资软环境的优劣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成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投资力度加大,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工程相继上马,西部地区“硬环境不硬”的局面已有所改观,并有望在今后5年至lO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相比之下,西部地区软环境建设较为滞后,“软环境太软”仍是多数投资对西部地区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7.
华西圣教书会于1899年初成立于重庆,是基督教在华西地区最重要的文字机构之一,与位于成都的华英书局相呼应。本文主要论述该书会1920-1941年期间的出版、发行状况,对其创刊以来的经费来源做了说明。并分析其在华西文字中心地位下降乃至衰落的原因。本文为《华西圣教书会的文字事工及其影响(1899-1919)》的续篇。  相似文献   
128.
《贵州民族宗教》2006,(3):95-95
7月17日至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率领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就我省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许嘉璐强调,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团结互助、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9.
地处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处的河湟地区,是我国西部多民族杂居、多元文化共存、多种宗教信仰共生的民族大走廊。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各族人民,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创造了许多融合多民族智慧、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30.
豫南是歌舞之乡,豫南花鼓灯有丰富热烈的锣鼓曲牌,优美诙谐的音乐唱腔,唱、帮、打一体的表演特色,即兴编演的灵活形式,是当地最为流行、人民群众最为喜爱的表演艺术形式,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经深入研究和调查表明:这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与发展不仅受其地域性语音的影响,而且和豫南花鼓灯自身的包容性、多样性以及多种演出方式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