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1.
李贺敏 《法音》2005,(5):48-48
本刊讯4月15日至19日,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灵云院住持则竹秀南一行5人,应中国佛教协会邀请来我国访问,15日拜访我会,受到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热情会见。学诚法师在讲话中说,在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能够迎来我会已故赵朴初会长的老朋友、同时也是我会新一届理事会的老朋友则竹秀南长老一行,感到非常高兴。3年前,在我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刚刚诞生不久,则竹长老就特意率团前来祝贺。近年来,您先后两次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举行祈祷世界和平法会,悼念在战争中牺牲的中国人民,我们对长老的大慈悲表示敬意和诚挚的谢意,期待并尽量协助则竹先生今年9月率…  相似文献   
212.
慧远以二藏、四宗、顿渐局来判释佛陀所说经教.吉藏则以二藏三法轮来判释佛教经教.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皆以二藏判教思想为旨归.慧远、吉藏的二藏判教思想,是对整个南北朝判教思想的总结,标志着南北朝佛教判教思想的成熟.  相似文献   
213.
卢政 《中国道教》2008,4(1):55-56
江苏丹阳历史上释道人物很多.佛教中有法融者开创牛头禅宗而名闻天下;道教中有韦景昭、吴法通、汤志道、翟志颖四人先后入主茅山,并跻身上清派宗师之列.此外,北宋时还有一个丹阳籍高道,隐于茅山修炼而闻名遐迩,他就是宋仁宗屡诏不出的明真先生张绍英.  相似文献   
214.
多数道教学术著作将道教内丹学的流派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派,其划分的方法就是以道教内丹修炼的人手工夫为依据.如北宋张伯端的先命后性工夫被视作南宗,宋金时代王重阳的先性后命丁夫被视作北宗,明代陆西星的阴阳双修被看作是东派,清代李西月的性九命四为西派,元代李道纯的修中和为中派.这样划分有利于道教史的讨论,但也容易引起误解.因为,道教内丹学无论是东西南北中哪一宗、哪一派,其人手功法均在性命二字上下工夫,不是先性后命,就是先命后性.就是性命同修、阴阳双修也有倚重,不是先重性就是先重命,总有一个倚重点.李养正主编的<道教手册>,认为东派,也即陆西星这一派,"实承南宗双修一系之学".  相似文献   
215.
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析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夫援史证《易》本为易家释《易》普遍之现象,然自赵宋三李一杨(李光、李杞、李中正、杨万里)开宗奠基后,历宋元明三朝而踵继者众,至有清一朝,更以超迈往古之姿,创猗欤盛哉之势,将史事易学推至极盛。由于此派易学著作甚多,易家援引史事形貌多样,不仅丰富史事易学之内容,亦充实义理易学之内涵,并建构出此派易学独特之体系,值得吾人深入研究。海内外曾从事相关研究者虽不乏其人,惟此派易学研究方法仍有讨论之空间,愿将个人研究之拙见,提供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冀收后出转精之效。其内容包括史事易学之定义、史事易家之典型、史事易学发展史略、援史证《易》研究之重点(如援史动机、援史类型、援史与卦爻比附之切当性、援史之史观、以说理为本以援史为末),以及史事易学研究之发展性等等,希望透过文献资料之搜集与分析,进而从易学与易学史之角度推论,俾有助于史事宗易学研究方法之建立,与史事易学研究深度广度之推扩。  相似文献   
216.
十年前,在那个春风化雨、百花齐放的季节,有一位老人在这里长眠不醒了.他,就是我的老友宗怀德主教!  相似文献   
217.
文宣公孔仁玉是孔子四十三代孙,在孔氏家族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有"中兴祖"之称。五代后唐时,孔仁玉袭封文宣公,任职龚邱、曲阜令;孔仁玉之后,其子孙繁衍昌盛,文宣公(后称衍圣公)爵位世袭罔替,曲阜令亦由其后裔世职不移,皆班班可考,是为孔仁玉中兴之本事。孔末灭孔、弑孔光嗣、冒爵等情节,与宋代史籍和《孔仁玉墓志》中的孔仁玉本事抵牾,当非历史真实。宋金人文集和宋金时期孔氏家乘亦无片言只语记载孔末之乱。元天历年间衍圣公孔思晦镌刻孔氏宗支图、明宣德年间衍圣公孔彦缙等树立报本酬恩碑的目的,除辨明孔氏族裔或俾其子子孙孙世加存抚其外祖张氏外,更在于严内孔外孔之别,不使外孔享有豁免赋税徭役的权利。  相似文献   
218.
刘芳 《中国宗教》2017,(8):66-67
莲文化在中国起源很早,佛教传入中国之后,赋予莲花的宗教内涵逐渐为世人所接受,并突出表现在各种佛教文学作品中。一莲花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含义。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生于污泥之中而开洁净之花,与佛教所说的:佛、菩萨虽然在娑婆世界,但是却能离尘清净、成就佛果,颇为吻合。自古以来,佛教就以莲花作为一种象征。  相似文献   
219.
李嶷 《中国宗教》2017,(8):76-79
少林无遮大会,阐释了中华传统文化深邃的人文关怀,同时也彰显了新时代里佛教对于社会责任的现实担当。嵩山盛会7月29日至8月4日,“2017首届少林无遮大会”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举办。历时一周的无遮大会。  相似文献   
220.
学科的分解与综合是现代知识创新的平台,也是诞生新观念的温床。自20世纪40年代以降,西方宗教学研究先贤与人类学研究泰斗,各自寻求学术增长的新空间,形成取向不一、风格各异的宗教人类学学派。①而近30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由"厚古"向"厚今"的转变。②中国现代学术建设造端于民国初年,迄今为止,宗教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皆有不同的特色。民国以来,大量西方宗教人类学的汉译成果纷纷涌现,以民间信仰和少数民族宗教研究的本土论著也渐次问世;时至20世纪上半叶,宗教还是作为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部分,未能形成专门的宗教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