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78篇
  18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徐嘉 《中国哲学史》2007,(2):108-113
“体”和“用”是中国哲学特有的范畴。“体”、“用”对举而形成一种思维范式,具有包括伦理在内的多重理论内涵。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如何处理伦理传统与西学的关系是一个无可回避的根本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体用范式风行一时,相继表现为三种主要的理论形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精神为体,文化为用”,从而成为伦理启蒙、思想进步的重要载体与理论工具。  相似文献   
942.
本文对唐代法相唯识宗佛性思想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以种子之种类及其存在情状分析,划定众生的类别,界定众生成佛的可能性是唐代唯识学的一大创见,以无漏种子界定佛性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点上,分析了“一分无性”说成立的理据:其一、以种子说判定种姓之别;二、倡理佛性,行佛性之分;其三,其根本处在于将众生之心性与真如理体的二分,而心之本性,本体内蕴藏的有漏种子则成为二者联结的中介。  相似文献   
943.
强大的错误记忆效应:词表呈现时间与呈现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周楚 《心理科学》2007,30(1):23-28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 paradigm),考察了词表项目的呈现时间与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被试对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受到学习阶段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的影响,表现为所有项目随机呈现条件下的错误再认明显低于分组呈现条件,尤其是在20ms的随机呈现条件下,观察到了对关键诱饵的最低错误再认率。说明在对词表项目的编码阶段产生了对关键诱饵的连续激活,而对关键诱饵的错误记忆则是基于连续激活的不断累积的结果,当词表项目的随机呈现阻断了连续激活过程时,便会有效降低错误记忆效应。而且,在所有实验条件下均发现了错误记忆效应产生中所伴随的强烈主观体验,证实了错误记忆是一种强大的效应。  相似文献   
944.
测验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璐璐  郭秀艳 《心理科学》2007,30(3):600-603,620
本研究采用DRM范式,通过两个实验考察测验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两个实验中均产生了错误记忆现象:实验一关键诱饵的错误再认率为M=0.514,SD=0233;实验二关键诱饵的总错误再认率M=0.510,SD=0.215:(2)学习词表的语义关联越大,错误再认率越低:实验一项目语义关联程度主效应显著,F(1,84)=6.145.MSE=0.312.P=0.015;实验二,F(1,84)=5.143,MSE=0.225,P=0.026;(3)关键诱饵的位置造成了不同的情境效应:实验一,关键诱饵出现在第一个位置和第二个位置之间错误再认率差异显著(P=0.024);实验二,关键诱饵出现第二个位置和第三个位置之间的错误再认率边缘显著(P=0.052)。该研究揭示了情境对错误记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6~9岁儿童特质观与其人格特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珠  高雯 《心理科学》2007,30(4):839-843
为考察特质观与稳定的行为方式之间的关系,采用情境故事法和问卷法分别对180名6~9岁儿童进行了特质稳定性理解的个别测查和人格特质的教师评定。结果发现,持三种不同特质观(实体论、中间论、渐变论)的6~9岁儿童开始在认真有恒、自制稳重、聪慧性、开朗活泼和同情利他五种人格特质行为上表现出显著差异;6~9岁儿童的特质观能够预测以上五种人格特质,丽儿童“开朗插泼”和“聪慧性”特质行为的线性组合是预测儿童特质观的最佳指标。这些研究结论有助于说明关于特质的认知在调解和制约个体稳定的行为理解和反应中的重要作用,验证了人格认知流派的观点;支持了认知与人格之间交互作用的理论假设;对于解释年幼儿童发展中的不适应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46.
本文首先对当代的自由意志问题进行简要概述,其次阐述法兰克福型例的论证和目的,及其他学者对该型例的批判,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最后通过对法兰克福型例的改进,进一步的探讨自由意志问题,维护传统的自由意志的观念,并进一步维护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相兼容的立场。  相似文献   
947.
感觉与料理论是个古老的哲学理论,20世纪上半叶更是极为流行,奥斯汀以艾耶尔的《经验知识之基础》为靶子,采用语言分析方法,对这一理论做出多方面的批判。奥斯汀指出,这一理论中包含了过度概括、虚假两分等常见的哲学谬误,以扭曲的方式使用直接/间接、实在、真正的、看起来等一系列相关语词。奥斯汀还连带批判了当时甚为流行的“两种语言”理论。最后,奥斯汀指出,艾耶尔并非当真对感知问题感兴趣,他当真关心的是认识论,并且继承了一个重大的传统错误,即妄图确立不可能误错、不可能需要纠正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948.
顿悟脑机制的实验范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型启发理论的指导下,以字谜作为实验材料对顿悟脑机制研究实验范式进行了探索.实验一采用"一对一"的"学习-测试"两阶段实验范式,发现学习原型字谜对解决目标字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创立了研究顿悟的新型材料--字谜库,建立了难度、原型启发率等指标体系,实验二采用"多对多"的实验范式,发现难度是有效的分类指标,该范式模拟了微观发生下的顿悟,并证明原型事件的激活有"平行加工"的趋势.  相似文献   
949.
增加特定的基数量词,扩张一阶语言,就可以导致实质性地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样许多超出一阶逻辑范围的数学概念就能得到处理。由于在模型的层次上基本模态逻辑可以看作一阶逻辑的互模拟不变片断,显然它不能处理这些数学概念。因此,增加说明后继状态类上基数概念的模态词,原则上我们就能以模态的方式处理所有基数。我们把讨论各种模型论逻辑的方式转移到模态方面。  相似文献   
950.
张清芳 《心理学报》2008,40(3):253-262
采取内隐启动范式研究汉语词汇产生中的音韵编码过程。实验一和二探测单字词产生中首音相同、韵和声调都相同时的启动效应,结果未发现首音启动效应,却发现了韵和声调相同时的抑制效应。实验三至五探测双字词产生中音节相同、声调相同以及音节和声调都相同时的促进效应,实验结果发现了显著的音节、音节和声调的促进效应,未得到显著的声调促进效应。上述结果表明,音节或“音节+声调”是汉语词汇产生中的编码单元,音节促进效应发生在音韵编码水平;声调只是节奏框架的一部分,它只能与音节结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结合汉语的特点讨论了研究结果,并与英语或荷兰语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最后提出了两种可能产生“韵母+声调”抑制效应的原因,并讨论了记忆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