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2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现场中的信息缺失会影响人类对事件的记忆,这对证人证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对之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信息缺失范式,采用视频录像材料,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间隔时间和记忆负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时间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但信心水平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记忆负荷高低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却影响了错误记忆,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降低记忆负荷可以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3)信息性质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的条件.  相似文献   
82.
"仁"的字形演变说明了仁德的内涵在先秦就已经发生了流变。深入探究仁德的内涵,需要从儒家思想继续向前追溯。老子的仁德观是将"仁"置于其"道、德、仁、义、礼、智、信"的道德系统中论述的。仁德是完整德性朴散为"下德"之后的最初主导德性,承接了道德的终极关怀。就"仁德"的品德内涵而言,尊道贵德是"慈爱"生发的保证,慈爱与对善的追求是一致的;需要重视自然规律支配下的差异性和本然性,从而表现为包容;仁德具有柔和的特性,是柔弱而非强势的。对"绝仁弃义"的解读,应重视老子仁义观所具有的超越论特点,也要看到这种超越是需要前提和条件的。  相似文献   
83.
《太平经》是最早的道教经典之一,包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后世道经养生思想之源。养生即是顺应天道、顺应人性而为《太平经》的养生思想是从《周易》继承与发展而来。乾坤两卦为《周易》中最基本之卦,二者是阴阳之象征与根本。《易·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为纯阳之卦,具至刚之性,为  相似文献   
84.
本报告挑战了下述陈词滥调——在结果论和义务论之间可以作出真正有效的理论选择,同时它论证了道义论比结果论的基本洞见更加深刻.以费希特的伦理学理论为例,证明它与亚里士多德实践观的一致性,本报告认为,所有行为都因其自身之故才是值得选择的,对结果的评价必须取决于由值得选择的行为所设置的目的.因此,在按照正确行为而选择的行为与按照最佳结果而选择的行为之间,最终不应该有什么分歧.在某些情况下,一种方法比另一种方法可能有启发性的优势,但每种方法也都可能会犯视角错误.结果论应被丢在后面,但不是彻底丢掉,而是像火车车尾的守车,只要被正确的道义论引擎牵引着,它就适得其所.  相似文献   
85.
赵黎明  杨玉芳 《心理学报》2013,45(6):599-613
语法编码的计划单元作为口语句子产生领域的一个重要命题,近年来备受心理语言学者的关注。本研究利用词图干扰范式下的语义效应,通过两个行为实验探讨了汉语口语句子产生中的语法编码计划单元。实验中要求被试用介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或者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来命名两个竖直排列的图片,并视觉呈现干扰词。结果表明,对于两个句式而言,在第二个名词上都没有潜伏期的语义干扰效应,只有错误率上的语义干扰效应,而且这个结果并没有随着SOA(目标图片和干扰词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的改变(0、150或300ms)而改变。当干扰词与图片同时呈现时(SOA=0)在并列名词短语做主语的句子中,第二个名词上出现了潜伏期的语义促进效应。这些结果说明,语法编码的说法较为宽泛,应具体描述为:词汇选择是严格递进的,而概念激活的计划单元可能是功能短语。  相似文献   
86.
87.
88.
中医的理论主导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是以唯象论为主导当今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必须承认它自身的学术价值以突出其理论特色为前提。因为中医学不但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中华智慧科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的认识论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经》所谓“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已升华为纲举目张、博而返约的理性概念的具体———即以科学的抽象概念演绎证候、脉象、藏象经络的唯象认知方式是中医学更高学术层次的理论特色。它早已确立了自身价值观而区别于西医学。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 2 0世纪 80年代即提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 ,而这…  相似文献   
89.
多元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刍议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随着西方社会人口比例的改变,以及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西方传统心理咨询与治疗理论的局限性日益凸显。多元文化的咨询与治疗理论(MCT理论)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它试图弥补传统咨询与治疗理论忽视文化因素的不足。MCT理论认为,应修正传统理论中的文化偏见,在咨询过程中增强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90.
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过程中,就理论上的贡献而言,吕(?)对佛教心性论的新诠释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他看到了佛教处理宇宙人生问题心性化的特点,他才能够进一步揭举出中、印佛学的根本差异。因为对于“宇宙心性化”的处理,本质上必然包含着泯灭欲望、安于保守(性觉)和满足欲望、积极进取(性寂)两种倾向。在吕(?)看来,这正是中印佛学心性论的根本差异。这种说明实际上是站在实现佛学现代转换的时代高度对佛学所作的新的诠释。当然,他的新诠释是通过对“观行”与“转依”这两个佛家人生实践中核心命题的分析而作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