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3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81.
182.
先周语言即陇东方言。由于陇东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所以陇东方言历经几千年,依然不失古风,代表着古汉语的原貌.普通话形成较晚,陇东方言中的许多古字已逐渐湮没,呼吁对这些古字进行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3.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韩少功无疑是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都较强的一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他对文学语言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他的早期作品强调一种平易近人、贴近自然的语言风格,乡土语言经常出现在小说中。在1985年席卷文坛的"寻根浪潮"中,韩少功不再将方言作为一种增强作品生动性、真实性的简单工具,而初步意识到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在其代表作《马桥词典》中,他不仅通过语言透视文化和历史的变迁,更将语言与人的生存、命运联系在一起。正是在对传统文化的追索和反思中,韩少功逐步确立起自觉语言意识,开始聚焦于语言的文化性,关注语言与人的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4.
广告是一门推销术,是一门劝诱术,广告是一门宣传自己、推销自己的艺术。竞争的激烈使好广告金点子层出不穷,这些洋溢着智慧结晶的广告给人以美的享受,特摘几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5.
走路     
知识和金钱想打个赌,看谁最受世人欢迎,于是各找了一个代理人,来到世间。 知识和金钱一道走进一家酒楼。酒楼老板把知识推到楼下的粗席就座,把金钱让进了楼上的雅席。  相似文献   
186.
陈衡哲早年为了反抗旧式家庭,发展自己的事业坚持独身主义,但陈衡哲遇到任鸿隽后,放弃独身,最终选择结婚。为人妻为人母的体验使陈衡哲对知识女性独身的思考更加理性和客观。她主张独身主义可作为例外,不可作为常态。知识女性为了捍守独立和献身事业选择独身,是妇女争取独立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也是觉醒女性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7.
王若馨 《美与时代》2013,(9):102-103
安德鲁·怀斯是美国怀乡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始终坚持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他的绘画中具有抽象的语言表达,蕴含着丰富而真挚的思想情感。从怀斯的具体作品入手,从画面的构图形式、色彩、技法等不同的视角来分析他独特的画面语言与美学特征,继而来阐述怀斯绘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88.
刘永建 《天风》1996,(8):14-15
“我要向山举目,我的帮助从何而来?我的帮助从造天地的耶和华而来。他必不叫你的脚摇动,保护你的必不打盹。”任何一个人只要他与耶稣相交,神丰盛的恩典就必环绕在他的左右。“耶和华靠近伤心的人。  相似文献   
189.
为培养学生外语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查词典和正确地使用词典,应是外语教学的任务之一。遗憾的是,由于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影响,教师往往忙于应付日常的教学任务和训练学生“做题”的本领,很难把查词典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安排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中去。因而出现了有的学生上了高中还不大会查词典或不会正确使用词典的现象,这在客观上就为他们在自学外语的能力设置了障碍,影响他们外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0.
传统的对“感物言志说”的诠释只满足于揭示其中的唯物主义因素,满足于描述现象,而忘记了追问“为什么”。为什么在“感物”之后必“言志”,为什么又在“言志”时必然要诉诸歌与诗?揭示“感物言志说”中所包含的“物→心→诗”的这一活生生的过程的同时,对“感物言志说”进行一番全新的诠释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