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25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大一的时候,上法律课,我们法律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正在上《民法通则》,突然老师又提高声音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惟恐被喊到,因为老师以提问来代替点名,所以是看着点名册提问的,所以大家都不必低下头。  相似文献   
142.
以4-8岁儿童和大学生为被试,用虚拟生物图片为材料,采用2(不提供背景知识和提供背景知识)×6(年龄)的实验设计,考察背景知识对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及其年龄特点。结果发现:(1)两种实验条件下均有显著的年龄差异。(2)提供背景知识与否对不同年龄被试分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对4-5岁儿童分类活动的影响不显著,对6-8岁儿童及大学生分类活动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3.
Swanson的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对医学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 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教授Don .RSwanson创立了一种医学方法———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法 ,并且设计了相应的人机交互系统Arrow smith。它对医学的发展有何作用 ?其哲学意义如何 ?都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和探索。1 Swanson的知识发现法的背景2 0世纪中叶 ,科学家就在积极地探讨科学知识分裂现象 ,但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Swanson教授从 3个方面对知识分裂理论进行论述[1] :(1)客观知识的总量与人类吸收知识的能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并且这种差距在不断地扩大 ;(2 )在信息爆炸时代 ,随着科学技术的越来越专业化 ,跨学科的信息传…  相似文献   
144.
本文试图对《易传》中的语言哲学思想,以及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儒家和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的语育哲学思想进行初步分析,对先秦哲学中的语言哲学所关涉到的问题作一点探索性的研究,看先秦部分思想家考察了汉语言的哪些方面的特征,为我们反思现代汉语与现代中国哲学的关系提供某些启示。  相似文献   
145.
能言善变的解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缙,字大绅,江西吉水人。明朝洪武年间进士,永乐初年任翰林大学士,主持编纂《永乐大典》。他凭借自己的博学多识、文思敏捷,屡屡挫败了权臣的挑衅和诬陷。  相似文献   
146.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得不说而直接说却又效果不好的情形。这里,就需要我们讲究一下口语表达技巧,正所谓:一样话几样说,看你会说不会说。如果你能运用好下面的几种表达技巧,就会步入“不着一字”,却能“尽得风流”之佳境。  相似文献   
147.
老子的代表作《道德经》,是一部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及无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关于《道德经》的研究,中西学界高论迭出,赞语不绝。笔者在此仅从文学角度评判《道德经》,并认定它应属于优秀作家的上乘之作。  相似文献   
148.
我国杰出的语言文字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今年105岁了,除了耳朵需要戴助听器外,思维敏捷,笔耕不止,每月都有文章发表在国内外的报刊上。央视采访他的长寿秘诀时,周老说,凡事要想得开,要往前看。主持人开玩笑地说,要是我还是想不开呢。周老跟着一句说:拐个弯,不就  相似文献   
149.
毋庸置疑,作为黄山名松之首的迎客松,不仅仅是黄山风景区的标志性景观,因其具有丰富的人文含义,已经走出了自然世界,走进了人文视野,以丰富的视觉语言形式传达迎客之道。  相似文献   
1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