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5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9篇
  169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4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 毫秒
201.
《死水微澜》堪称我国“大河小说”的经典之作,这不仅因为它真实记录了中国1894年到1901年这段历史,还在于它独特的艺术结构和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2.
虽然相比“裸辞”而言,“骑驴找马”不需有强大的经济支撑和勇气,但选择“骑驴找马”的职场人也照样有他们的难处。  相似文献   
203.
徐晓鸿 《天风》2014,(3):28-31
<正>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中亚沙漠中的绿洲上,曾经散落着一些部族聚居的小国,后世的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名字——粟特人。这是一个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异域民族,他们身上有着太多鲜活的、让我们过目不忘的特性,能歌善舞、心灵手巧、懂多种语言、善于经商。为了美好的生活,他们不惧背井离乡、万里跋涉,从遥远的撒马尔罕,结伴而行,一路向东进入中华大地,为此被西方历史学家誉为东方腓尼基人。自南北朝到隋唐,不断东迁的粟特人,逐渐接受汉化,取得汉姓,  相似文献   
204.
黄幸平 《天风》2014,(6):42-43
<正>使徒保罗在特罗亚有个好友,名叫加布,他的家向保罗开放,接待保罗住宿。保罗第二次被捕解往罗马,走时来不及准备,将一些东西留在了加布家里。后来保罗写信给提摩太,特地嘱咐来看他的时候,将三样东西带来:一件外衣、那些书、那些皮卷。原文是: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4:13)外衣是身体的需要,书和皮卷则是灵魂的需要。书是指写在蒲草纸上的各类  相似文献   
205.
一味良药     
《思维与智慧》2014,(10):M0002-M0002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急躁的人,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了不少的烦恼。自从读了《思维与智慧》,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富含哲理的美文让我茅塞顿开。如今,谈论何时与你相识、相交,过程已不重要。我看重的是结果。自从与你相识,我的内心世界慢慢变得敞亮,我的感情生活也愈加丰富。遇事,能淡然处之;叙怀,能心胸豁达。不再因小事而牢骚满腹,不再因利益而斤斤计较,不再因急躁而与人摩擦。现在的我抱着一颗纯真善良的心,去处世前行。  相似文献   
206.
乐在简     
卿闲 《思维与智慧》2014,(11):25-25
“简”就不一样了,视觉上就已经令人神清气爽了。简单,简朴,简洁,简明,简淡,简雅,简宁,简净……你看,和它站立在一起的字是那么低眉顺眼,甘愿做陪衬。宛若一对对琴瑟相合的小夫妻,营造出快乐幸福的磁场,让人禁不住心生愉悦。丰子皑先生说“渐”的本质是时间,那么,“简”的本质应该就是快乐。  相似文献   
207.
正中国当代社会转型的畸形状况是,一方面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从个人到社会的行为机制几乎全部交付利益驱动,由此造成从信仰到底线伦理的严重危机。审美与艺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上述格局。现在的任务是,审美与艺术首先需回归本位,即作为民族与人类精神文明的感性机制陶冶人性。中国美学的引导首先是经由审美范式激活传统审美经验,使之进入现代中国人的审美经验,并成为提升之一维。因此,重要的不是仅仅研究传统范畴与理论,而是结合审美事件、人物与风俗的个案序列进行诠释,并转化为艺术。因此,古文、唐诗、宋词、元曲  相似文献   
208.
在福山看来,推动历史前进的最终动力是人的激情,自由民主理念因满足了人的激情而终结了历史,但历史的终结也意味着末人的出场。末人世界面临两个挑战:一方面表现为人们的激情的满足依然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激情有被泯灭的危险。走出末人困境的出路在于重建道德共同体,保持激情与自由民主的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209.
真敬虔     
黄志毅 《天风》2020,(2):44-45
经文:撒但回答耶和华说:'约伯敬畏神岂是无故呢?'(伯1:9)对于基督徒而言,什么是敬虔?长时间的祷告,甚至是禁食祷告,有人祷告到裤子双膝磨破,被认为是敬虔;有人追求圣灵充满,唱灵歌跳灵舞,在地上打滚,也被认为是敬虔。让我们看看耶稣时期的法利赛人怎么追求敬虔:法利赛人站着,自言自语地祷告说:'神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勒索、不义、奸淫,也不像这个税吏。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相似文献   
210.
以什么身份存在于一个异质文化社会是宗教史上一个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晚明时期,欧洲天主教耶稣会士进入中国内陆,初期在争取在华长期居住权并在中国社会初步立足的过程中,其社会身份问题聚焦于利玛窦身上。具体而言,明清之际的耶稣会在华传教士主要经历了由“僧”而“儒”的转变,兼具“僧”“儒”“宾”“臣”“使者”等几个主要历史形象。由“西僧”到“西儒”的身份选择与转变是教会组织的统一安排部署的在华耶稣会士的集体行为;耶稣会士初选“僧”的身份和其改“僧”为“儒”的根本原因是迎合中国文化的相关传统;利玛窦自称为僧而后辟佛,学儒而不尽为儒,一方面是因其来华的目的为传播天主教义,同时也是其选择和建设其在异质文化中社会身份的必然要求;教内外人士和中外学者对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开创的合儒路线的不同评价是宝贵的,利玛窦研究以及晚明入华耶稣会士相关问题的细化与深化研究必然在学术争鸣中不断得到推动,并不断层累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