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王嘉理 《天风》1994,(5):31-32
一、木匠的断言: 何为教会 约两千年前。巴勒斯坦一个木匠断言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太16:18)。人世间不知有过多少有权、有势、有学问者的断言成了泡影,可是耶稣的断言却成了现实,经受了时间和王朝更迭的考验。这名话告诉我们:一、教会是属神的,二、教会是神要建立的,三、教会是经得起任何考验和摧残的。  相似文献   
52.
佛教节日     
佛教在中国传播过程中,一些宗教仪式与传统的民间风俗相结合,逐渐形成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每逢这些节日,寺院和民间通常要举行各种纪念活动。这些民族化的佛教节日,主要有佛诞节、盂兰盆节、佛成道节等。  相似文献   
53.
《中国宗教》2014,(7):4-5
基督圣体圣血节是天主教的一个重要节日,由原来耶稣圣体和耶稣宝血两个瞻礼合并而成。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包括举行成立圣体圣事的弥撒庆典、朝拜圣体(祝圣过的酒和面包)、恭游圣体、感恩圣祭等。图为6月22日西安教区主教座堂庆祝基督圣体圣血节。  相似文献   
54.
战国时期涌现出来了众多的侠义之士,体现在他们身上的侠义精神引起了强烈的震撼和迅猛的扩展。《韩非子》认为,不要名,不为利,张扬个性,豪放肆意,蔑视权贵,敢于反抗是他们品质。司马迁认为,志向高远,仁义诚信,仗义行侠,轻死重气等是战国侠义精神的核心内涵。班固认为,战国侠义精神是充满了反抗的精神,其"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谦退不伐"等品质难得可贵。  相似文献   
55.
希腊本体论的中国解读:论中西本体论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晓芒 《世界哲学》2004,(1):2-2,17-28
据说用“本体论”一词来译西文的ontology的最初是日本学者,由此影响到中国人,“但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本学者已逐渐放弃‘本体论’而采用‘存在论’一词,大约从50年代至今便几乎完全用‘存在论’代之,‘本体论’这一术语已经消失。”而中国  相似文献   
56.
在唐代,儒、释、道三家并行于世,"隋唐佛学"固然是该时期思想的突出特征,但在真正经世致用的政治哲学中,中国的传统经学还是处于不可动摇的主导地位.<周易正义>是<五经正义>之一,在唐代易学史、经学史乃至哲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总体上看,<周易正义>既"以辅嗣为本",又"以仲尼为宗",从而呈现出融合儒、道两家思想的学术倾向;就易学本身而言,其在注经方式上又表现出象数、义理并重的特点;从本体的角度来考察,则体现出"贵无但不贱有"、"崇本但不息末"的哲学倾向.这种自觉地"纠偏"倾向和兼收并蓄的做法既是唐代大一统文化的缩影,又反过来强化了当时统治者的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57.
在宋元明清时代,随着三纲上升为“天理”,君权、父权、夫权更加绝对化。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社会出现了各种愚忠、愚孝、愚贞、愚节的行为。各种愚德的出现,反映了在宋元明清时代封建道德日趋严酷,同时也证明了孔子“过犹不及”的论断的正确,并有助于我们理解五四时的“礼教吃人”说。  相似文献   
58.
余江 《天风》2017,(9):6-7
他就设立十二个人,要他们常和自己同在,也要差他们去传道,并给他们权柄赶鬼。经文:可3:13-15今天,华东神学院在上海鸿恩堂隆重举行毕业典礼,有本科和专科两个班级的学生,经过圣经、神学以及各类文化知识的造就,如今终于毕业了。毕业,意味着身份的转变——从神学生的身份,转变成基督仆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59.
邓立 《孔子研究》2020,(4):26-33
儒家之"贵",不限于与等级制度密切相关的权贵、贵族等范畴。"良贵"才是儒家之"贵"的精神内核,孟子将其预设为人们应该向往和追求的一种普遍、广义的"好"。由个体人格的培育而言,"贵"有趋向于美善的品质,实为理想人格的价值存在样态;从人伦关系的建构中看,"贵"以"礼"、"义"、"仁"等核心道德范畴为支撑,并涵括了以尊礼、行义、辅仁等为中心的伦理考量;就道德风尚的形成来讲,"贵"因人们的崇尚而构成积极的、美好的理想和信念,有价值引领和道德导向作用。儒家之"贵",以伦理道德为首要价值,物质利益为次要价值,其根核在于精神,且注重典范性意义。"良贵"作为儒家之"贵"的基本原则和伦理底线,与宗法社会背景下的现实之"贵"存在明显的分殊。  相似文献   
60.
正在一个初夏的下午,我有幸受《天风》杂志委托,采访了我的好姊妹,上海心理专家伍诗诗。小艾:诗诗,你好!很高兴采访你,能否首先请你谈淡你信仰基督的心路历程?伍诗诗:12岁时生的那场大病让我开始思考"人为什么活着",之后痴迷文字,也做过记者、出过书,一直尝试通过文字以及在形形色色的采访人群中寻找"人生的意义"。1998年进入心理行业,我希望通过心理学寻觅人生的真谛和生命的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