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付春野  吕勇 《心理科学》2022,45(3):553-560
采用一种新的多目标觉知范式检验视觉意识容量。实验中首先迅速呈现包含8个刺激的圆形阵列(刺激位置随机分布), 然后所有刺激被灰色的圆覆盖, 并随机选取阵列中的一个刺激作为目标, 要求被试用尽可能少的点击次数找到目标。结果发现, 即使被试不能一次击中目标, 其也可能拥有对目标不精确的视觉信息。这些不精确的视觉信息能够帮助被试用更少的点击次数和更短的点击距离找到目标, 且被试对这些不精确的视觉信息是有意识的。研究结果表明视觉意识能够以概率性的表征存在, 并支持视觉整体统计假说, 也能够进一步解释视觉意识容量的主观测量和客观测量之间存在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EPQ信度概化的跨文化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璨  张敏强  张洁婷  吴利  张文怡 《心理科学》2011,34(6):1488-1495
对中国7种主要的心理学杂志,于1998-2008年间发表的与EPQ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做信度概化分析,并与Caruso等人对其他国家的EPQ信度概化分析结果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外心理量表使用者都存在严重的“信度引入”的状况;分量表的分数的标准差是信度系数最重要的预测变量;但其他预测变量有所不同。提供的启示是:使用心理量表时一定要报告当前样本的信度系数;不符合心理量表特性要求而增加项目,不一定能提高测验结果的信度。  相似文献   
13.
概化理论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桔 《心理科学》2003,26(3):433-437
1972年,Cronbach和他的同事们提出概化理论之后,概化理论在行为与心理测量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较之经典测量理论,它的优势逐渐地显露:(1)测量的多种误差来源可以在同一个分析中分别估计;(2)可以指导决策者选择最优测量方案;(3)提供可靠性系数:概化系数(G系数)和依存性指标(φ系数)用于不同的决策任务;(4)排除了严格平行测验的假设。概化理论以它的精确性和可藏性受到了信度测量领域研究者们的青睐,本文旨在对概化理论的基本框架、产生、发展及应用前景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方以智通过对先秦儒家典籍中有关道器关系的创造性诠释,提出了"道寓于艺"的全新道器观。"道寓于艺"突出地强调了利民厚生之实学(包括"质测"学)对于"道"的必要性,它突破了宋明理学家视性命为精、形迹为粗的思想倾向。在"道寓于艺"的语境中,各种求利的职业劳动并非无关伦理的纯粹事功,其中蕴涵着求道(仁)的精神信念。此于当前社会的职业伦理建设和中西文化的会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艺概》风格论的阴阳辩证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军海 《周易研究》2004,1(3):73-80
对于<艺概>一书中的辩证精神,学术界一般习惯于用我们所掌握的辩证法去分析,而未注意中国自<易经>而来的辩证精神的特质.本文从成中英教授对中西辩证精神之差异的分析入手,以<艺概>中的风格论为主,对其中的"阴阳辩证法"作了一番讨究,意在指出:<艺概>中的辩证精神是自<易经>而来的"阴阳辩证法"的精神,而非西方自柏拉图始,完备于马克思的"冲突辩证法"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曾雪纯 《法音》2021,(8):11-15
佛教自西汉末传入中原以来,便与古代文艺结下了不解之缘。刘熙载《艺概》有言:"文章蹊径好尚,自《庄》《列》出而一变,佛书入中国又一变。"^([1])可以说,佛学与美学的相遇深刻影响了我国古代文艺美学的发展历程和文人士子的品格。然而,这场相互辉映的交结,终究还是走到了历史的分岔路口。  相似文献   
17.
不同概化的问题原型对问题归类和解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雷  吴思娜 《心理学报》2001,34(5):33-41
探讨原理学习过程中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对解决不同适宜程度问题的影响。实验1探讨个体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对解决表面内容不同适宜程度的问题的效果;实验2探讨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的被试解决问题的信息加工方式与机制;实验3进一步探讨形成不同概化程度问题原型的个体解决复杂问题的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1)形成概化程度较高的问题原型有利于个体对表面内容不适宜题目的解答;(2)形成概化程度较高问题原型的被试在解答适宜或不适宜问题时均能迅速激活问题原型而通达原理图式,因此,更多地采用图式的方法解决问题;(3)形成概化程度较高的问题原型会有助于被试排除题目的无关信息,正确进行解答。  相似文献   
18.
效度概化:预测效度元分析的30年成果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效度概化是通过元分析技术对普遍化的预测效度的估计。元分析是研究效度概化问题的技术,是对具有“预测因子-效标”特征的相关数据进行定量综合的方法。效度概化促进了预测因子与效标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是应用心理学领域近30年(1977~2007)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30年来的效度概化研究表明,认知能力测验、知识和技能测验、人格测验、结构化面试和评价中心技术等的预测效度具有鲁棒性、对应性和联合增值性  相似文献   
19.
用多元概化理论考察大学生网络成瘾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测量学性能。以随机测量模式的概化设计,针对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双因子结构的相关程度在0.92以上,五因子结构的相关程度均在0.76~0.97间;整体量表的概化系数和可靠性指数均达到了0.94以上,而双因子结构各因子在0.90左右,五因子结构各因子均在0.74~0.85间。所以,整体量表及各因子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的信效度较高,可用作常模和标准参照测验;无论双因子还是五因子结构,CIAS-R各因子在分值比和项目数上,设计非常合理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成德成圣是孔门教学的核心内容。孔子成德思想的内容和逻辑进路以孔子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最为概括而精要。在孔子思想中,成德成圣的逻辑进路,是"道"→"德"→"仁"→"艺"还是"艺"→"仁"→"德"→"道"?宋儒朱熹与近人钱穆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与可比性。在孔子的成德思想体系之中,"志道"居于最高层次,"据德"是"志道"的基础和根据,"依仁"则是"据德"的主要途径,"游艺"则是居于最底层,是实现前三者的入手处。孔子之学为"下学上达"之学,他自述的进学、成德之历程正是这一学宗的生动体现。"道"、"德"、"仁"、"艺"四目在层次上是有高低的,是按照"道"→"德"→"仁"→"艺"之高低次序而列。与其"下学上达"之学宗相符,其成德进路应为"艺"→"仁"→"德"→"道"。这是一个从"实"走向"虚",从"现实"走向"理想境界"(达道)的"下学上达"的成德进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