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21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350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258篇
  2009年   323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黄公望(1269—1354年)是元季著名的山水画家,他依靠卖卜算卦、教授弟子、结交艺术赞助人等方式获得生活来源,过着俭朴的生活。这种生活让他对绘画的追求中既保持了一种孤静萧远之气,又能令后学者接受和学习,由此开拓了一种新的绘画美学观。黄公望的经历,他正直特立无偏颇的人格,值得今日浮躁的画坛深思,这也凸显了研究黄公望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
23.
影壁作为我国独有的小品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台山历史悠久,寺宇林立,至今保存有唐代以来各个朝代的庙宇60余座,大多建有影壁,特别是南山寺的影壁多达9座。五台山影壁形式多样,材质齐全,内容丰富,集建筑、绘画、雕塑于一身,与所属建筑浑然一体,既有观赏作用,又具有调节空间的功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4.
《新人间美学》强调的不是个人,而是人间;不是情感,而是新人类与大人格;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艺术,而是与大生命互补互动的大艺术。这种大艺术的无限时空和无限对象,就是由天、地、人建构的大生命或曰大生命网本身。  相似文献   
25.
佛教思想意识与文艺创作之间有没有关系?如果有,前者是如何作用于后者的?这种作用是自觉追求的还是潜移默化的?自觉追求应怎样去“追”?潜移默化应怎样来“化”?……即使不能像《天问》那样一口气问几百个问题,但在这方面值得思索之处还是很多的。如果对佛教历史思想文化一无所知,却奢谈创作佛教艺术,恐怕注定要抓襟见肘,非驴非马。不过,佛教文学艺术创作不是单纯的理论问题,思索尽可以思索,思索之后,更重要的是创作实践和创作成果。  相似文献   
26.
凌海成 《佛教文化》2002,(Z1):61-71
上海辞书出版社计划在最近出版一本大型画册《佛国麦积山》,我因为曾参与了拍摄和撰稿工作,所以回忆起在麦积山的情景,总觉得应当写篇散记,一则记述一些值得回味的小事,权作纪念;一则想介绍几尊佛教造像,让无缘去麦积山的朋友多少了解点情况。当然我更希望大家跑一趟大西北,亲自登上悬崖峭壁感受感受。 麦积山所在的天水地区,古称秦川,今名天水。所谓“今名”是汉武帝在公元前114年设“天水郡”时的命名,至今已二千多年了。天水是古代文明发详地,新石器时代的出土物十分丰富,著名的“地画”  相似文献   
27.
佛教传入中国,历经了二千多年沧桑变化,为我国人文、历史、艺术等不同领域积淀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佛教造像艺术更是历史的再现和时代的延续。从魏晋南北朝的瘦骨清像,到隋唐时期的雍荣华贵、宋代的朴素内敛、明清时代的浮华繁复诸相,在不同时期的佛教造像中,都能追寻到一定的历史印记,无不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意识形态和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28.
29.
著名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美国当代著名的文艺理论与文化理论家杰姆逊认为,后现代文化包括电视、电影、广告、建筑、小说等在内的多种文化现象,而其首要特征就是碎片化,零散化,他说:"拉康认为在精神分裂中,'能指'和'所指'间的一切关系,比喻性的或转喻性的都消失了,而且表意链(能指与所指)完全崩溃了,留下的只是一连串的'能指'.  相似文献   
30.
清真寺是阿拉伯语masjid(麦斯吉德)的意译,原意为“叩拜之处”,亦称礼拜寺、真教寺、回回堂等。它是伊斯兰教聚众礼拜、处理教务和举办教育的场所,对穆斯林的社会活动和家庭生活都有着非常直接和密切的关系。 在我国,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穆斯林集中聚居地区有较多的清真寺之外,其它省份的清真寺布局,也基本上与回族“大分散、小集中、围寺而居”的特点相适应,即凡是有回族的地方就有清真寺,凡是有清真寺的地方必定有回族。因此,了解我国散杂居地区清真寺的历史、布局、作用及其保护价值,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伊斯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