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24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8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36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274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1.
山水画是一种浓缩的符号,其造型高度意匠、概括凝练,意味无穷,最能激发欣赏者的情趣,具有较强的欣赏性.山水画创作具有很强的探究空间,最能启发作者的想象力、创造力;山水画的创作高度体现了艺术的整体法则.  相似文献   
912.
西禅书院作品集荟萃了一批书画精品,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这使我不由自主地在对诗意与禅心的追寻中,开始了新一番的审美之旅。我时常漫步西禅,疏风细雨中宛见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种超然独特的文化精神向度,悄然改变着我对艺术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913.
李公麟强调突出了线的运用,将完全用墨色线描塑造形象的传统白描画法,发展成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这无疑是将中国画中的线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审美高度,赋予了其丰富的精神内涵,为线注入了一种灵性与活力。他对中国画语言的重大贡献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14.
色彩风景写生课,是色彩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加强美术史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临摹传统绘画,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绘画技巧;通过对原作的色彩置换,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现场写生和汇报展览,充分展现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915.
马克思与施蒂纳的关系逐渐受到国内一些学者的关注,集中体现在对施蒂纳的代表著作<唯一者及其所有物>(以下简称<唯一者>)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第1卷第2章的解读、比较和研究.理清马克思与施蒂纳的关系有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的线索,尤其是其早期哲学思想与青年黑格尔派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6.
一《道教唱道情与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是四川大学张泽洪教授的新成果,今年8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张泽洪教授是四川大学哲学宗教与社会研究创新基地学术带头人、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教授。在此书之前,他已经撰写了《文化传播与仪式象征——中国西南  相似文献   
917.
丁善德是20世纪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活动家之一,在他的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其中选自<春之旅>组曲的<晓风之舞>是一首旋律优美、性格鲜明、色彩丰富的钢琴作品.本文从该曲的曲式结构、音乐材料的发展手法及演奏技法等方面对其作了详尽的分析阐述,力图窥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918.
早在人类社会形成的最初阶段,歌唱就产生了.最早的歌唱是伴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情感的一种工具,可以称之为自发的歌唱.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化,歌唱由自发转为自觉.简单的发声也发展为一种高超的艺术技能.但是歌唱本身的含义却并未改变,仍然是人类用来表达自身情感、抒发情怀的工具.  相似文献   
919.
世界设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装饰艺术"运动(Art Deco)等几个阶段,而中国设计主要经历了从"图案"、"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到"设计"的发展。当代中国正处在"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重叠并存的时期,应当充分把握设计发展的过去和现在,逐步构建符合中国发展的设计。  相似文献   
920.
分析哲学是有其人文和社会的兴趣与关怀的。本文试图从批判理论的视角.运用哲学与生活世界相关联的解释学方法,分别解读了分析哲学创始人之一的罗素的逻辑分析哲学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的社会批判兴趣之间的关系,以及前期维特根斯坦的逻辑语言分析哲学和后期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与维特根斯坦所属的生活世界的关系。指出分析哲学由于没有建立在对现代性的科学一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足够反思基础上,所以它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兴趣最终仍然导致了一种非批判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