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4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35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22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今天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对精神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致使很多艺术品成为商业化产业化的产物.在社会全面进步的大潮中,艺术创作的品位却在悄然倒退,在经济的漩涡中无声地经历着内涵的缺失和裂变.  相似文献   
182.
回首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也许有一点点的成绩,权作自己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83.
低调做人     
低调做人不但是姿态,更是心态。姿态是外面人能看到的部分,不吹嘘成就,不刻意表现自己的名车名表;当有人赞赏时,只是礼貌笑笑,不说明,不解释,不进一步献宝。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只是默默地高耸入云;海不必解释自己的深度,大家都自动向深不可测的大海致敬;嘴巴不说,让事实说话。外面能保持低调姿态,源自低调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4.
对于有着古老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纤维艺术家对于传统的继承和融入现代社会后的创新意识就都显得尤为重要了。中国艺术家应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吸收国外纤维艺术的精华思想,建立新的艺术理念,在基于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把握时代主旋律。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中国纤维艺术家区别于国外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不管是具有传统特征的古老壁挂艺术,还是具有现代气息的立体化软雕塑艺术,无论是从装饰环境还是为了纯艺术的追求,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必将现代纤维艺术推向更加多元化的新境。  相似文献   
185.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美国密苏里州的大街上,行人散淡,有人手拿书本坐在街边的木凳上翻看着。这个时候,14岁的马克·吐温,因为无所事事,也来到这个大街上闲逛。他漫不经心地走着,他突然发现路边一个人正在翻看的书中掉下了一张纸。他以为,也许是一张银行存折,也许是一张现金借据,或者是一张财宝藏图。总之,他以为这是上帝的恩赐,马克·吐温发财的机会来了。他快步上前捡起那张纸片仔细看。不是他想象的发财机会,那是一张记载着一个叫约翰的人离奇的传记故事。  相似文献   
186.
德加对线条的热衷是任何一位印象派画家都无法比拟的,在他的作品里,色彩并不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么起到绝对性的作用,而更加注重对于素描的研究与探讨,他认为素描比色彩更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德加反对其他印象派画家直接对景写生,而是喜欢用记忆作画。他精于捕捉一瞬间的形象,然后用精准到位的素描技巧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7.
平衡     
平衡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智术。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讲究平衡艺术;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讲究平衡智术。小到家庭,大到国家,都时时需要平衡优化;小到城镇,大到宇宙,都处处需要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8.
15世纪,地处东方的神秘中国,与海外有一定的贸易与交流。当时的海外活动还算频繁,但中国的文化艺术却并没有太多地受到国际上的影响与渗透。我们以文化政策、海外政策为突破口,对这一现象进行解析,或许对当代艺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9.
接受美学的主要理论,即期待视野理论对设计艺术进步所起的动力作用也是巨大的。期待视野理论中的作者、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期待视野理论中的审美距离所对应的是在设计艺术中的设计师、产品和消费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和设计中审美距离论,这些共同推动了设计艺术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190.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众文化素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也日趋加深,公共艺术也重新成为人们热衷议论的话题。但是,人们往往对何为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的起源等问题莫衷一是,而公共艺术的建造仿佛陷入了一味地追求数量多、规格上恢弘的误区,这些问题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