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498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徐勇 《美与时代》2023,(9):30-32
油画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色彩作为油画艺术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艺术渲染及情感表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色彩是油画艺术重要的表现语言和表现形式,能够提升作品画面的表现力,为受众带来特殊的情感体验。不同的色彩搭配具有不同的视觉冲击力度,同时能赋予作品不同的情感内涵。以色彩和情感的关系为切入点,简单分析色彩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及色彩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特征,并对色彩在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情感表达路径进行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312.
《学海》2018,(4)
近年来,民粹主义及反全球化潮流的迅猛发展对各国政治与国际互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形成了国内与国际层面上的大逆转倾向。这种逆转可以视为全球化潮流反噬的必然结果,它影响着国际主要行为体之间的互动与裂变,并进一步制约权力转移背景下的国际秩序调整与重建。在这种结构下,国际秩序的重建面临着国际与国内层面中的议题联结和大国责任等多种制约。作为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加的新兴大国,中国应该积极把握大逆转时代所蕴含的意义,从国内外两个层次上应对全球化的反噬效应,并采取相应措施在国际秩序重建中掌握主动。  相似文献   
313.
阿尔弗雷德·诺斯·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1861-1947),英国著名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1925年自英国伦敦大学退休后来到美国哈佛大学任哲学教授,开始了其学术生涯中又一个辉煌的时期。他的主要哲学著作《科学与现代世界》(1926年)、《形成中的宗教》(1926年)、《过程与实在》(1929年)、《理性的功能》(1929年)、《观念的历险》(1933年)、《思想方式》(1938年)等,都是在美国完成的。怀特海哲学又称机体哲学、过程哲学,它以其原创性、深邃性、兼容性、超越性堪称当代西方哲学中的一块瑰宝,对当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后现代走向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但是长期以来,怀特海哲学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成果也寥寥无几。近年来,随着后现代哲学特别是建设性后现代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建设性后现代哲学重要源头之一的怀特海哲学也日益为我国学者所关注。为了进一步推进国内的怀特海哲学研究,我们选译了他的部分重要论述,并且介绍了怀特海哲学的一些主要概念,目的在于引起学者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另外,我们认为,当代著名后现代思想家、美国克莱尔蒙特大学过程研究中心主任J.B.科布(John B.Cobb,Jr.1925-)教授的两篇论文对我们了解怀特海哲学的当代意义,特别是它和当代中国的相关性,也是颇  相似文献   
314.
马云驰 《伦理学研究》2007,(3):38-41,67
人们总以为匿名特别是网络的匿名性使得身份难于辨认,容易产生不道德行为;同时现代社会的流动性也使得原有的道德监督机制难于发挥作用,也容易使人们产生偏离行为,所以匿名和流动性皆不会产生道德需求和形成道德秩序。但本文经分析发现,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匿名与流动性同样能产生对道德的需求并最终有利于整个社会道德秩序的形成,特别是在匿名与流动性的间接作用下,同时也在网络的直接作用下,构建了社会前所未有的公共空间,形成了民主、道德等社会文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公共观念。  相似文献   
315.
伦理秩序与社会公正作为行政伦理的基本问题与追求的目标,是贯穿于行政伦理体系的重要范畴,但二者又存在着矛盾的关系,行政主体重视秩序,行政客体关注公正,而一个社会良好秩序的实现,总需要社会公正作为它的基础与支撑,这意味着政府只依靠强制性的法律秩序供给是不够的,它还必须提供具有正义的道德秩序供给,如果自身行为不正义又不能制止社会不正义,就会形成正义的脆弱性局面,从而导致政府统治的合法性危机。  相似文献   
316.
黑格尔的伦理思想以他关于“道德法”和“伦理法”的区分以及对康德道德理论的批判而著名.本文的作者Mlen W.伍德从黑格尔早期关于道德问题的思考切入,以《自然法论文》、《精神现象学》以及《法哲学原理》为主要文本,较为系统地阐发了黑格尔对道德的批判.作者认为,黑格尔虽然批判了道德观点的空洞性、抽象性,但是赞同道德是伦理生活的一个方面和现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黑格尔而言,道德不是形而上学的假设,它要在伦理生活中获得实现.黑格尔与康德的伦理思想并不完全对立,他们共享着同样的伦理价值、理性自治,只是黑格尔试图在康德伦理思想的基础上使道德走出主观性的应该、把伦理价值与社会和历史现实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17.
鲁芳 《哲学动态》2012,(1):81-85
理想的道德生活能否建立,不仅仅在于理想的道德理论的建构,更为重要的是理想的道德理论能否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因此,道德是否得到充分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中能否发挥现实的作用,将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品质。不良生活秩序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消解生活的道德意义,使我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318.
孔子不但以其思想言论,而且同时以其生活方式,较为详尽地诠释了秩序和权利这两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政治社会话题。在孔子的观念世界里,秩序和权利都与人的身份差别联系在一起,但他没有将身份差别以及权利差别绝对化,而是在肯定差别的前提下进行协调,以求得和谐的理想结果。对孔子的秩序思想和权利思想采取功利性批判和功利性借鉴的把握方法,都是有缺陷的。  相似文献   
319.
郭星华 《学海》2001,(1):116-119
"秩序情结"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一种深层心理状态,即使在当代中国的年轻一代里也是存在的."秩序情结"对我国的社会转型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一面是促进社会转型的平稳进行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的一面是对社会转型的速度有一定的阻滞作用.此外,虽然儒家思想与传统伦理道德仍然是主流,但价值观念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这种格局既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又是社会进一步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320.
在孟子和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中,羞耻概念具有重要地位,基于两者羞耻德性的互诠,可知两位哲人分别认识到了羞耻本质的不同侧面,前者强调羞耻的内在性与先天性,后者强调羞耻的外在性与社会性。这是构成羞耻本质的两个要件,而且这两个要件在羞耻德性的伦理价值上得到了体现。在现代社会中,羞耻感这一道德力量的普遍衰减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重建崭新的社会道德秩序,应该以培植与提升个体自我的羞耻感为基础,因为羞耻是道德世界最具革命性的力量。羞耻的伦理价值与羞耻的本质也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羞耻具有消极的道德谴责作用,这是产生羞耻现象的社会根源,另一方面羞耻又具有积极的伦理建构作用,这导源于羞耻内在于人性的基本事实。从道德哲学的理论视域上看,羞耻所具有的伦理价值在于它能够承担得起道德奠基任务,能够培育一种健全的道德人格,所以说羞耻对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