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6篇
  10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61.
762.
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大环境下的学术自由、学术批判是《论语》成书的重要原因。后世对孔子的“封圣”及与之相联系的对《论语》的教条化 ,严重违背了《论语》自身所表现出的学术自由、学术批判的精神 ,阻碍了《论语》所提出的积极思想的发展 ,进而束缚了中国人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763.
以良知为圣──心学视野中的圣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对王阳明确立的心学圣人观作分析批评。建立在良知基础上的心学圣人观,对于“成圣何以可能?”这一儒家始终关心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从“心之良知是谓圣”的命题出发,推到“人胸中各有个圣人”以及“个个人心有仲尼”这样合乎逻辑的结论,王阳明使“圣人”成为一个内在的观念,从而也使它的通俗化变得可能。随后出现的“满街都是圣人”的说法又将这种通俗化的趋势推向极端,反过来却构成对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否定。  相似文献   
764.
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内部市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0年以来 ,一种被誉为信息时代的组织范式 ,即所谓的自由企业范式 ,受到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很大重视。自由企业范式强调非集中化管理体制 ,灵活的组织内部关系 ,以及内部市场式的经营模式。本文描述了这种组织范式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原则 ,并对其在西方国家的应用及对我国的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65.
蒙培元先生提出了“情感儒学”概念,并围绕这个概念进行了论证。“情感儒学”的论证涉及“主体”“心灵”“超越”“境界”“自然”等诸多概念,其实,在这些概念背后的“情感”“自由”“理性”才是“情感儒学”的基础概念,因为它们在儒学语境下的各自含义、相互关系乃“情感儒学”之可能的基础。分析这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可以揭示“情感儒学”建构的基本理路,即“情感”的本义及当代回归、“自由”之多义及儒家式理解、情感与自由之关系、情感与理性之关系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766.
767.
道德是不同于外在法的内在法 ,自由意志在个人意志中的具体存在即为道德。道德不仅是主观精神 ,更是能行动的意志。  相似文献   
768.
伤害原则是密尔《论自由》的核心原则,也建构了现代人对自由及其界限的基本理解,因而,明晰伤害原则的内涵及有效条件至关重要。学界曾普遍认为,伤害原则的有效性依赖涉己行为和涉他行为的有效区分。但众多学者批评指出,个人的所有行为都必然影响他人,故并不存在纯粹涉己行为,因此,伤害原则是不切实际的教条。为了拯救伤害原则,研究者们从两条进路进行了辩护:一是坚持涉己和涉他行为的区分对伤害原则的重要性,同时调整区分两者的标准;二是认为伤害原则强调的是,干涉他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非同意的伤害,而涉己和涉他行为的区分对伤害原则并不重要。但这两条辩护进路都未能成功,前者给出的区分标准无法令人满意,而后者则不符合密尔的文本。更好的辩护进路是,将伤害原则重新诠释为干涉他人自由的唯一正当理由是防止伤害他人。这种重释不但可以避免难以区分涉己和涉他行为的难题,而且能得到密尔文本的充分支持,足以拯救伤害原则。  相似文献   
769.
孔子之“乐”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感官快乐、物质享受;二是精神快乐尤其是道德幸福;三是精神自由。孔子之“乐”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强调礼对快乐的节制和对仁的追求。道德是理解孔子之“乐”的关键,回归道德本身,成为一个有道德的君子才能创造和享受幸福。孔子的快乐之路即向善之路、成德之路或成人之路,具体包括弘道、顺性、节情、成教和游于艺等五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770.
实证研究从羞耻产物的性质出发,得出了相互抵牾的结论,其缺乏足够解释力的有限性难以为羞耻的道德地位正名。哲学思辨路径通过回应羞耻“触发事件的消极性”和“自律性的消弭”两大质疑来阐明羞耻的道德身份。羞耻是内在的美德原型和外在的交往中介,前者以否定性的方式把握着善,驱使着主体践行责任,弥补善的鸿沟,从美德原型处培育各式美德;后者以肯定性的方式促发社会交往,督促主体反思自我以及他者的态度,进而自由地得出某个真正合乎道德的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