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胡荣明 《孔子研究》2019,(5):151-158
为解释死亡发生的根本原因并应对死亡所带来的社会失序问题,朱熹从理气宇宙论与道德生命观出发,按照"常理"与"非常理"的死亡分类模式,一方面将"人死为鬼""人死气散"视为"生死之常理",并通过祖先与子孙间的祭祀感格弥缝因死亡所造成的人伦秩序的断裂;另一方面,又将强死为厉解释为气未散尽的非常理状态,并通过终归于散与道德生命的修养等途径予以安顿。朱熹建构了一套理学化的死亡知识体系,具有周全性与涵容性的特点,其中蕴含的儒家人文主义气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2.
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指, 与加工非顿悟问题相比, 加工顿悟问题能够产生更优的记忆保持量。该效应在顿悟的两种操作性定义以及不同实验材料中稳定出现。基于顿悟阶段观, 研究者提出两种理论解释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的认知机制:认知的生成效应和表征转化理论认为, 顿悟加工过程中的认知努力、适当迁移加工以及顿悟的表征转换加工促进记忆的保持效果; 情绪的“啊哈”体验理论认为, 加工顿悟问题后的情绪对后续的信息提取具有促进作用。未来的研究可从优化顿悟的指标、巩固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评估其持续性以及更加系统探讨记忆的顿悟优势效应的认知机制等四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03.
心性观念是中国佛教哲学的重要内容。在佛教中,"性"释为"体",指本来具有的不发生变化的本性、实体,即"佛性"。佛性自性本净,然为妄念所染,不能自明,这就需要通过"体"而示道见性。佛教修养佛性,也是从心做起,向内寻找。心不动,自能观照到佛性。佛性本清净,清净即空寂,"空"成为佛教修养的最高追求。但是"空"所具有的某些属性却使"空"境充满了艺术化的审美气质,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人生也就具有了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4.
丁光训(1915-2012)自1980年一直担任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的主席与会长(或名誉主席与会长)。他所倡导的"中国教会中国化"、中国神学思想建设尤其是"上帝就是爱"的神学诠释,一直深受海内外研究者的重视、讨论甚至争议。今年适逢丁光训主教去世5周年、中国神学思想建设开展19周年、宗教改革运动500周年等,系统且深入地研读丁光训关于"基督教中国化"的言论,不仅有助于化解以往研究中的碎片化、片面性、分歧性等现象,而且可使所有关注"中国教会命运"的海内外人士重新反思:这位饱经历史风雨的长者,是否比其后辈更谙熟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他对"中国教会的处境意识、神学思考与道路抉择"的不懈探索,是否至今仍值得大家一起沉思。  相似文献   
105.
文殊信仰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这一信仰形态历史久远,信民众多。文殊菩萨作为中国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被认为是智慧的象征,而佛教的般若思想又是这一智慧的主要内容。文殊信仰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中的表现形态是有差别的,对这方面内容的梳理和分析在佛教研究中很有意义,能为今天我们正确理解和对待佛教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06.
医学创新之大忌:急功近利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急功近利是医学创新中的一种不良现象,给我国医学科学的发展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急功近利背离了正确的科学功利观,是对医学创新功利关系的严重错位.  相似文献   
107.
佛言祖语     
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于一时中在毗舍离城为无垢称说甚深法。汝无垢称以清净心为善业根,以不善心为恶业根。心清净故世界清净,心杂秽故世界杂秽。我佛法中以心为主,一切诸法无不由心。汝今在家有大福德,众宝璎珞无不充足,男女眷属安隐快乐,成就正见不谤三宝,以孝养心恭敬尊亲,起大慈悲给施孤独,乃至蝼蚁尚不加害。忍辱为衣,慈悲为室;尊敬有德,心无憍慢;怜愍…  相似文献   
108.
龚晓康 《宗教学研究》2005,109(1):147-149
<大智度论>为诠释大品般若经的论著,被称为"论中之王".该论涉义极其广泛,对念佛法门的阐释也较为详尽.本文从念佛的方法、念佛与般若、念佛与见佛、念佛与往生等角度入手,对<大智度论>中的念佛思想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9.
中小学师生的校园暴力内隐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自编问卷对2386名中小学生和50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师生普遍认可比较严重的身体攻击和性骚扰为校园暴力,不太认可言语攻击为校园暴力。学生的内隐观存在性别、城乡和年级差异,教师的内隐观基本不受性别、城乡、年级和学历影响。教师比学生更认可身体攻击为校园暴力,而学生比教师更认可言语攻击、财产破坏和一般性的体罚为校园暴力。  相似文献   
110.
自我的社会建构观与叙事辅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铁如 《心理科学》2005,28(1):189-191
叙事辅导以自我在话语中形成的社会建构主义观点为理论基础,认为人类依据故事而生活;强势故事和强势话语塑造着人们的生活;生活是不断超越旧我走向新我的非等同圆运动的过程。叙事辅导通过引导当事人解构旧的生活故事,重写新的生活故事而达到对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