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2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正本刊讯4月16日至20日,应世界佛教徒联谊会潘·瓦那密提主席的邀请,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率领由中国佛教协会、第27届世佛联大会陕西省筹委会和宝鸡市组委会组成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出访泰国,赴世佛联总部出席世佛联第82次执委会议,并就第27  相似文献   
132.
正本刊讯12月2日至8日,第十三届觉群文化周在沪上名刹玉佛禅寺隆重举行。来自全国10余高校、研究机构的40余名专家学者与近600名佛教信众出席并参与了文化周活动。觉群文化周开幕当日,举行了佛教与当代中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佛教如何为当代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贡献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禅寺方丈觉醒法师在  相似文献   
133.
周敦颐与二程的学术渊源,历来为学者所重视,堪称理学“道统”谱系中的“第一”问题。但学者们对于周程之间是否存在理学家所描述的“授受”关系,始终持不同看法。近几十年来,邓广铭、陈植锷、土田健次郎和杨柱才等先后对该问题进行讨论,在几乎穷尽了“史实”型材料后,各方仍未就此问题达成共识。本文通过对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中“义理”独特性的分析,以及对此独特性来源的呈现,对该公案再做新的讨论。希望由此将周程授受问题回置于北宋儒学语境、而非周程二人之间加以考察,从而激发该议题新的讨论空间。  相似文献   
134.
2021年春节,天龙山佛首的回归首秀,吸引了无数人将目光投向这片历经风雨、受尽浩劫的石窟.20世纪20年代,天龙山造像遭受大规模盗割,头像几乎都流向海外,是国内被盗凿、破坏最严重的石窟寺.如今,作为2020年的第100件回归文物,也是第一次成功对日追索被劫掠的天龙山佛像,佛首重归故土,彰显了我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决心和...  相似文献   
135.
美好生活是人类社会普遍追求的终极目的。正确阐释的美好生活必然是自主的生活、成功的生活和有意义的生活,因此具有内在性、绝对性和统合性三个特征。以美好生活为终极价值依据的伦理学具有目的论的结构和特征,但因其具有内在性而跨越了事实与价值的鸿沟,因其具有绝对性而避免了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立场,因其具有统合性而消除了可能突破权利边界的忧虑。由此,至善论可以合理地回应关于善与应当的优先性问题、最大化原则问题以及结果论的问题等问题上所遭到的诸多质疑。  相似文献   
136.
为了弘扬穆斯林文化,北京民族文化宫于1989年11月7日至13日举办了《北京穆斯林艺术作品展》。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亲手题写了《北京穆斯林艺术作品展》的题词。  相似文献   
137.
柏拉图的伦理学中最高的概念是"善的型",也就是"善本身"或者"至善"。他从未阐明"至善是什么",甚至认为这只能是一个留给读者的谜语。通过梳理《国家篇》、其他对话和书信中关于至善的线索,基于文本分析和语境还原,有可能追索"至善之谜"的答案。至善不仅在柏拉图的元伦理层次上扮演了基础性的角色,而且在共同体的政治哲学、美德伦理学、教育哲学等方面都有重要启示,因而可以透过多维度对其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38.
康德伦理学经常被视为义务论伦理学的典范,但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其作出部分或整体的目的论解读。本文尝试通过考察康德论著中出现的各种目的概念以及与目的相关的概念,追究康德伦理学究竟是义务论的还是目的论的伦理学。康德的“目的自身”“目的王国”“同时是义务的目的”以及“至善”“终极目的”等一系列概念的展开都围绕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何为客观目的。但基于对一切主观目的之客观必然性的否定,康德对客观目的的追问最终转换为对使主观目的得以可能的规范性条件的追问。他所给出的两种不同答案其实都是规范性主张的表达:一是理性存在者作为目的自身具有独立的价值(从而作为客观目的);二是“同时是义务的目的”包括自己的完善和他人的幸福。前者确立了理性存在者之间不能仅仅将彼此当作手段而必须同时当作目的的限制性条件,是一种消极义务;后者奠基于谋求德福一致的至善理念,是一种积极义务的要求。康德对这两种义务的论证采取的都是义务论的进路。  相似文献   
139.
田丰 《天风》1994,(1):2-3
全国两会本届第二次委员会全体(扩大)会议于199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召开,这次会议的主题是:“加强自身建设,按三自原则办好教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七十几名与会者陆续汇聚上海,对这些在各地身负圣工重托的与会者来说,会议的主题对他们是颇具吸引力的。 28日上午举行了开幕礼拜。  相似文献   
140.
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经西南大学资深教授黄希庭先生倡议,由重庆心理学学会、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社区心理学研究与实践高级研讨会"于2014年9月28日至30日在重庆西南大学召开。本次会议以"心理学如何为社区发展服务"为主题,包括大会特邀报告会、分会场报告会和中国社区心理学的使命与发展专题研讨会等内容。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