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3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 毫秒
11.
皈依的修习     
济群 《法音》2006,(9):14-19
皈依,不仅是走入佛门的必要手续,也不仅是一次仪式就能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皈依,是对三宝最真切的信赖,是对佛、法、僧全身心的归投,这就需要在学佛过程中时时修习。唯有不断强化,才能真正对三宝生起强烈的归属感,如此,方不至于在学佛路上迷失方向。忆念三宝的过程,是学习佛菩萨发心和行持的过程,也是将自身融入三宝无尽功德的过程。通过对佛菩萨心行的忆念和模拟,最终于自身成就众生本具的自性三宝。有鉴于此,特编写了皈依共修仪轨,供大众修学参考。一、如何修习皈依修习皈依,应遵循仪规进行。为确保修习质量,主要在座上…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相契合有其自身特点,以下结合中国教会的牧养实践与思考略谈浅见。一、道在这里成为肉身。中国基督教与欧美国家的教会相比还较年轻。历史告诉我们,基督教曾多次触及这块大陆,为致力于找到立足之地疲于奔命,难有机会去进行充分的神学思考。就当前中国教会来说,也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基本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道德哲学论域,人们通常认为,从亚里士多德到斯多亚派再到康德的这一脉络意味着道德哲学的一个形态转变,即从古典良品伦理学转变为现代义务伦理学.在这一解释模式中,正当、义务、责任等概念被赋予了某种现代色彩,良品概念被赋予了某种古典色彩.实际上,这一解释模式是值得商榷的.有充分的论据表明,所谓的现代正当观念其实早已为古典时代的希腊人拥有.在亚里士多德和康德以及斯多亚派之间虽然存在显见的不同,但他们其实可以会通一致,会通一致的基点在于他们都拥有一种“出于/为了自身”的道德意识结构.这种道德意识结构是人类从事道德哲学致思的普遍、共同的范式,可概述为“亚里士多德-康德范式”.  相似文献   
15.
传印 《法音》2012,(8):10-15
(2012年7月10日)各位领导、各位大德、各位同仁:国家宗教事务局决定从今年起在"六五"普法期间将每年的6月定为"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6月3日,国家宗教事务局在上海举行座谈会,对首个"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进行了动员部署。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说,在全国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是落实中央关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部署的必然要求,是宗教界加强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依法加强和创新宗教事务管理的重要任务。他要求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学习,结合各地、各宗教  相似文献   
16.
陈启山  年承涛  温忠麟 《心理科学》2005,28(3):634-635,642
运用内隐联想测验对不同印象整饰水平个体的内隐态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性态度是存在的,高自我监控者的内隐态度和外显态度存在分离。研究对“印象整饰对强迫服从后态度改变的影响”的结果做出解释:自我监控者强迫服从后的态度中庸是其关注自身的公众形象而有意压抑和控制其内隐性的评价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杨维中 《佛学研究》2004,(1):146-159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相似文献   
18.
两种自我(ego和self)的概念关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益明  金瑜 《心理科学》2001,24(3):363-364
在英语中,“自我”主要有“self和“ego”两个对应词或概念。前者是作为意识对象或客体(object)的、具有反身意识性质的、与他人相对应的“自我”或“自身”,后者则是作为施事(agent)并在一定程度上涉及潜意识活动的“自我”。从学术渊源上看,后者可视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意义上的“自我”,而前者则可视为非精神分析理论意义上的“自我”。然而,ego意义上的自我似乎一直未能引起我国科学心理学研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兴起的极权主义导致欧洲全面的道德崩溃和良心危机,从根本上质疑了传统的良心观和道德信念。阿伦特以纳粹军官艾希曼为典型,分析了极权主义体制中的良心危机及个体原因。在此基础上,她重新审视良心概念,认为在道德中思考比良心更为根本。思考本质上是独在中的自我对话,以自身和谐为第一原则;它激活良心,使其发挥道德功能。在道德事务中,良心是人和自身的关系,意味着自身思考、自身判断和自身负责。阿伦特的自我学良心观强调个体自身在良好生活和道德中的主导地位与根本责任,捍卫了良心概念,有益于重塑道德信念。  相似文献   
20.
知情同意的临床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临床医疗实践中贯彻实施知情同意原则旨在保护病人的权益不受侵犯,然而知情同意原则实施起来并不简单,它常常会受到主客体两方面种种因素的制约,陷入意想不到的困境。分析了知情同意原则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难以回避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探讨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