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家洛伦佐·瓦拉的代表作之一,《〈君士坦丁赠礼〉辩伪》因首次通过语文学的方法成功揭穿了基督教历史上最恶名昭著的谎言而被载入史册。本文基于对该文献的译介,不仅剖析其中所采用的一系列语文学、修辞学、逻辑学和法学辩伪策略,从而阐述其在史学考据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将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作者瓦拉超越其政治立场的宗教观念及其关于“自由”“真理”和“信仰”的思考。  相似文献   
22.
张静  陈巍 《心理科学进展》2020,28(2):305-315
身体自我表征中的身体拥有感(即我的身体属于我的感受)问题一直是自我意识研究的核心话题。大量的已有研究表明, 身体拥有感的体验涉及不同感官信号的整合, 当前大多数研究只重视视觉、触觉等外感受的作用, 一方面忽视了内感受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缺乏对两类感受整合的关注。橡胶手错觉实验和身体障碍患者身上所表现出的外感受和内感受对身体拥有感的影响支持了身体拥有感的可塑性假设, 自由能量原理认为身体拥有感形成的基础是大脑不断评估更新可能性表征来维持稳定。未来的研究需要从改善内感受的测量和刺激呈现方法, 探索影响内感受的高阶认知因素以及关注某些神经症患者的内感受等方面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23.
释增勤 《法音》2022,(1):12-13
<正>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4.
《无神论》是美国马丁(MICHAEL MARTIN)教授写的一部名著,副标题《哲学的合理性证明》,1990年出版。书前有一篇颇长的《绪论》,针对一些有神论者的批评,作了扼要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当代西方宗教神学是如何抨击无神论的,以及他对这些抨击所作的逻辑反驳和对无神论的合理性证明。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还有作者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宗教自由问题。作者回忆说,他幼年受家庭影响,倾向无神论,但同时知道,无神论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是很坏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上帝”。记得“三年级的一天,我向一个有同情心的指导顾问透露…  相似文献   
25.
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乃儒学之要务,所以即使在“自由意志”词汇缺席的情况下,儒家也必须明确何为恶之根源,以说明判定究责对象时的根据与标准。新儒家以气质论人之恶的成因,但是该诠释路径会使决定性因素从人自身转移到外在影响力上,导致责任主体认定的困难。在此诠释路径中,人的善恶形态被困于儒学本心良知的伦理道德规范性含义里。孟子本心良知说中存在一类通过自我取舍而形成的恶的主体,这类恶的主体所据并非本心良知具有的知善规范性,而是以能力层面能善的普遍性作为其产生的逻辑基础。从心性上溯源恶才能突破本心良知在知善的规定性上对恶之于人的属己性的遮蔽,以此明确善与恶皆是人自己的善恶,如此伦理究责才不会陷入主体判定的困难之中。  相似文献   
26.
论"兽下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天使"与"禽兽"的杂合物,其道德并非总是处于高于动物的,它有时甚至处于禽兽不如的"兽下境界".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给人以广阔的从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人以广阔的从恶发展空间,自由是人走向"兽下境界"的通道;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既可能因利用文化而高于动物,也可能因利用文化而禽兽不如,"兽下境界"的形成正是人通过文化工具而对恶的张扬."兽下境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构成法制社会的深刻根据.  相似文献   
27.
罗克全 《学海》2005,(1):103-107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8.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相似文献   
29.
论技治主义:以凡勃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谋 《哲学研究》2012,(3):91-97,104,128
<正>20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治主义所主张的政治实践科学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政治活动的显著趋势。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之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日益成为"某种技术性事务",技治主义跻身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堪比实用主义。(Kleinberg,p.4)技治主义还广泛传入其他国家,产生  相似文献   
30.
<正>一、问题的提出提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性问题,并不是对卢卡奇等人所使用的"总体性"概念的简单套用。20世纪初,卢卡奇等人通过对总体性的强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路径,以矫正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仅仅从经济决定论、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