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1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71.
贾佳 《哲学研究》2012,(11):102-108
<正>"随附性"(supervenience)是一个表示不同属性之间某种特定作用方式的关系概念。如果A属性随附于B属性,则"不可能在B属性不变的情况下,A属性却产生变化(there cannot be an Adifference without a B-difference)"(McLaughlin and Bennett),这是对"随附性"含义的形式化说明。"随附性"表明了一种特殊的逻辑关系,其中的"不可能"表明"随附性"关系具有一种"模态强  相似文献   
872.
崔秋锁 《学海》2012,(1):137-142
在以往关于价值和价值观的研究和探讨中,专门探究马克思价值观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见.即使有少数论著在探讨马克思的价值观,但其内容也往往只是侧重讨论马克思价值观的理想目标“是什么”,而很少涉及其本身是“如何产生”、“怎样确立”和“如何实现”的现实基础、生成过程和途径方式等问题.这就使得对马克思价值观的理解和把握,或过于简单化,或以偏概全.正是基于这种状况,本文试图从生存困境的超越、自由个性的实现和改变现状的实践等三重维度,对马克思价值观之生成和确立的客观现实基础、终极关怀目标和实现途径方式等问题进行多维度的研究、探讨和解读,以求使问题的理解和把握能有所深化并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873.
如何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即社会公正,是近年来我国理论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也是哲学界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无论是国际学术界还是国内学术界,从理论上分析公正或正义都不能离开自由和平等这两个范畴,因为自由和平等都是现代文明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是支撑其他价值的基架。但由  相似文献   
874.
一成长历程我所经历的时代,是中国现代史上剧烈变化的时代。如果把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分为改革开放前30年和后30年两个时代,那我这一生可以说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时代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30年。1921年5月,我出生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柏泉乡。解放前,柏泉乡是一个小岛,难与外界相通。  相似文献   
875.
汪行福 《哲学动态》2012,(10):29-36
过去几十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的表现为福特制资本主义的衰落和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针对上述变化及其影响,西方左翼思想家做了大量的批判性研究,形成各种版本的社会批判理论。布迪厄、德里达1993年出版《世界的重负》与《马克思的幽灵》两本书被本赛德(Daniel Bensaid)视  相似文献   
876.
学诚 《法音》2012,(6):10-13
1982年3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又称[1982]19号文件),开启了我国宗教事业发展的崭新阶段。30年来宗教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宗教工作的卓越成绩,充分证明了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英明伟大。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正是[1982]19号文件从根本上纠正了党内外人士对于  相似文献   
877.
儒家的王道论,体现了一种“道义至上”的精神.孔孟区分“王”、“霸”,既强调二者在内在价值原则层面上的根本区别,亦特别注重二者在惠及社会及其功业成就层面所存在的意义相关性和重叠性.儒家强调,作为伦理共同体的最高原则,必须是“仁义”或道义,而绝不能是“利”.唯以道义为终极目的和最高原则,功利事功乃能被点化、升华而使真正作为“人”的价值得以实现,从而构成为“王道”的本真内涵和内在要素.儒家的王道论可以概括为一种在道义原则基础上的道义-功利一体论.在国际关系原则方面,儒家的王道论特别强调天道、天意、仁心、民心、民意、民情之内在一致性,突出了道义至上原则的超越性意义.这种王道精神,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78.
儒家德性伦理中不乏道德自由精神.《论语》天命观念下主体的意志自由,礼乐行为规范下的主体道德行为自由,社会等级秩序下的道德境界自由,充分体现了主体在道德活动中看似被压制实则具有丰富的道德自由精神.道德自由精神反过来又折射出儒家的德性精神,以及人生、社会的理想建构.  相似文献   
879.
近代以来的伦理学在道德行动理由问题上的争议不断.理性主义与情感主义不仅要回答来自对方观点的挑战与质疑,而且还共同面对着当代知识论中融贯论和境遇论对基础主义所提出的挑战.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道德行动来自行动者理性慎思与情感认同相互自洽的结果,这种自洽性体现在行动者的“选择”上.选择是理智的欲求.亚里士多德的选择模式不仅避免了当代道德行动理论中理性与情感的分裂问题,还突出强调了道德行为者必须承担起道德行动所带来的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880.
管月飞 《世界哲学》2012,(4):129-139
萨缪尔·克拉克是近代英国理性主义伦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克拉克既是一个理性主义者,同时也是一个牛顿主义者。他在哲学中采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试图将其建立在一个自明的基础上。克拉克道德哲学的核心是道德适宜性理论,当然他关于自由和道德责任的论述也很重要。克拉克的哲学,尤其是他的道德理论对18世纪英国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克拉克及其道德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完整和更加准确地认识近代英国道德哲学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