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释增勤 《法音》2022,(1):12-13
<正>全国宗教工作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理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提高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22.
《无神论》是美国马丁(MICHAEL MARTIN)教授写的一部名著,副标题《哲学的合理性证明》,1990年出版。书前有一篇颇长的《绪论》,针对一些有神论者的批评,作了扼要的回应,从中可以看出当代西方宗教神学是如何抨击无神论的,以及他对这些抨击所作的逻辑反驳和对无神论的合理性证明。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还有作者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美国的意识形态和宗教自由问题。作者回忆说,他幼年受家庭影响,倾向无神论,但同时知道,无神论在美国民众的心目中是很坏的,因为“他们大多数人都信仰上帝”。记得“三年级的一天,我向一个有同情心的指导顾问透露…  相似文献   
23.
对伦理道德秩序的维护乃儒学之要务,所以即使在“自由意志”词汇缺席的情况下,儒家也必须明确何为恶之根源,以说明判定究责对象时的根据与标准。新儒家以气质论人之恶的成因,但是该诠释路径会使决定性因素从人自身转移到外在影响力上,导致责任主体认定的困难。在此诠释路径中,人的善恶形态被困于儒学本心良知的伦理道德规范性含义里。孟子本心良知说中存在一类通过自我取舍而形成的恶的主体,这类恶的主体所据并非本心良知具有的知善规范性,而是以能力层面能善的普遍性作为其产生的逻辑基础。从心性上溯源恶才能突破本心良知在知善的规定性上对恶之于人的属己性的遮蔽,以此明确善与恶皆是人自己的善恶,如此伦理究责才不会陷入主体判定的困难之中。  相似文献   
24.
论"兽下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作为"天使"与"禽兽"的杂合物,其道德并非总是处于高于动物的,它有时甚至处于禽兽不如的"兽下境界".人是自由的存在物,人的自由给人以广阔的从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人以广阔的从恶发展空间,自由是人走向"兽下境界"的通道;人是文化的存在物,人既可能因利用文化而高于动物,也可能因利用文化而禽兽不如,"兽下境界"的形成正是人通过文化工具而对恶的张扬."兽下境界"是客观存在的,它构成法制社会的深刻根据.  相似文献   
25.
罗克全 《学海》2005,(1):103-107
诺齐克的"自由至上主义"认为,国家是个人自然权利在道德边际约束作用下、在利益目标最大化或损害最小化的市场中逐步产生的,所以,国家对任何个人保持中立.与此相对照,功利主义与契约论的国家观实现的只是"仅仅以人为工具";无政府主义则把"以人为目的"虚拟化.然而,依据诺齐克自由至上主义国家观的逻辑,其"最小国家"应弱化为"非模式化国家"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6.
"权利优先于善"是自由主义政治伦理观的价值立场.自由主义者都从个人自由及其权利出发来考量国家权力的来源和性质,规范"国家道德中立"的行为准则和制度安排.以个人自由为政治伦理的思维原点,导致自由主义理论上的悖论和道德上的虚无化,造成自由主义内部的严重分歧并遭到保守主义、社群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等流派的多维批判.  相似文献   
27.
<正>一、问题的提出提出马克思伦理思想的整体性问题,并不是对卢卡奇等人所使用的"总体性"概念的简单套用。20世纪初,卢卡奇等人通过对总体性的强调开辟了一条新的阐释马克思主义的路径,以矫正当时欧洲一些国家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仅仅从经济决定论、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角度,把马克思主义窄化  相似文献   
28.
论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 "马克思主义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国家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全国高等院校纷纷成立,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在表面上也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于是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被提了出来。然而,与这种表面上热闹的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真正从心灵深处认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并不很多。这种悖论式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而言,必须对眼前令人眼花缭乱的马克思主义 "热"进行 "冷"思考,就是说,必须认真地、郑重地提出并弄清这样一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就其本义而言,是站在大众立场、为大众立言、为  相似文献   
29.
如果要选出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你会有什么选择?有人选"美貌",有人选"财富",有人选"健康",也有人选"生命"和"自由",一个幸福的女人说是"老公"。生活中最重要的,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两个字,难道不是"时间"吗?  相似文献   
30.
今年,是中发〔1982〕19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发布30周年。30年来,19号文件指导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对宗教问题一系列新的理论认识的形成,指导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