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生物进化体现了生物世界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普遍现象,整个进化史可以人类社会出现的界划发为自然状态的进化和人类智慧,意志指导下逐渐展开的人工进化或自由进化,人类的进步必须要和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科学必将吸取系统论,理性论和人文精神而成为人类迈向自由地的有力武器。  相似文献   
172.
王常生  耿昌明 《心理科学》1999,22(2):112-115
采用WMS—CR和MMSE对临床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认知功能与记忆功能两方面的筛选,获得9名遗忘症患者。然后采用偏好和自由联想两项语义性启动效应任务进行测验,发现遗忘症患者在外显记忆受损情况下,的确存在语义性启动效应,且与正常对照相近。推论语义性启动效应任务与遗忘患者损伤的颞叶或间脑结构无关。同时还讨论了启动效应任务,认为偏好任务采用言语性材料不是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3.
关于改进、加强中国穆斯林朝觐工作的意见(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一日)中国伊协副会长阿伊明各位常委、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色兰!中国伊协六届二次常委会是在中央十四届五中全会为全党全国制定了跨世纪的宏伟蓝图--"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全国一片大好形势下...  相似文献   
174.
在东洋哲学中,儒学从初期开始就带有强烈的现世、现实的倾向。在儒学史上,这一现世、现实倾向经常以“实际性追求”的精神起作用。自孔子以来,这一“实际性追求”的精神就从“修己”、“安人”(治国)的角度被发挥出来。即:这一精神与和个人修养相通的伦理、道德和礼共同发展了理想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175.
3月3日,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和《法制日报》在京联合举行了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和《宗教活动场所管理条例》的座谈会。全国五大宗教团体负责人、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央统战部和国务院法制局等有关领导出席了座谈会。本文是在这个座谈会上的发言。  相似文献   
176.
社会批判不仅能使宗教批判现实化、彻底化,且能揭示出产生“处境的幻觉”的“幻觉的处境”所遮蔽的“颠倒的世界”,即揭示出能澄明人、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总和。社会批判的目的是,消解“元价值”强制和同化、消除“中心”与“边缘”的分裂和斗争,使社会成为“自由人联合体”,个人及其自由解放与他人及其自由解放彼此平等即各人“以人为自我主体”的“人的自为存在”状态才得以最终实现。这说明,马克思已从人类学立场和视野来考察、把握人和人类社会,因而社会批判蕴含人类学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7.
性的自由和解放是人的自由解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性自由权利是人权的一部分.但是性自由的权利不是无条件的、随心所欲的,而是一定社会规则限定下的人们的自觉自主活动.性自由必须在法律的界限内实现,且必须承担由此而带来的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178.
儒家自由裁量的两个道德原则是"仁"和"礼",前者是普遍主义的道德裁量原则,后者是特殊主义的道德裁量原则.儒家借"仁"和"礼"的道德裁量原则彰显仁政和仁德,维持传统社会的宗法等级秩序."仁"和"礼"的裁量原则使传统司法陷入泛道德主义的流弊,成为法吏恣意枉法、出入人罪的腐败渊薮.通过梳理"仁"和"礼"的道德裁量原则在传统司法中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法文化,把握其本质所在,以作建设法治社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79.
哈耶克主张规则正义,反对结果正义,反对假“社会正义”之名行“分配正义”之实,进而导向平均分配的泥沼。正义的作用仅在于它为个人行动提供了否定性价值标准。正义只能告诉人们不能做什么,而不能指示人们必须做什么,特别是它不能成为人类认识未知领域的行动准则,这就在逻辑上为个人自由行动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正义域。他反对把正义作为行为的价值观念,因为对个体行为的正义性施以道德判断会束缚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0.
代价问题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代价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代价是什么,其存在的合理性何在?怎么样的代价才是合理性的代价,才是符合人们价值取向的代价?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怎样才能形成合理的代价思维,如此等等。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这些迫切问题,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具有无可回避的责任。笔者拟从哲学的本体论追问、价值观审视和方法论提升三个维度对价值问题作些思考,旨在廓清人们一些模糊的观念,增强人们在实践中的能动性和自由感,更好地评审自己的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