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4年8月5日到10日,由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主办的“脚前的灯、路上的光——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顺利举行。 中国基督教“两会”作为主办单位,有8个展厅。承蒙中国基督教“两会”关照,中国天主教作为随展,设有一个展厅。我们展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有关圣经的出版、发行和阅读情况,以及关于圣经的书籍、剪纸和礼仪用品。  相似文献   
102.
在经济价值观上倡导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派的一大特征,这一源头可追溯至斯密。经济自由是斯密经济伦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在"自由"问题上,斯密倡导的经济自由主义是一种有限度的自由主义,并不是像法国古典经济学派所提的赤裸裸的"自由放任"。从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政府的职责和贸易等问题的论述中就能得到较为充分的佐证。斯密的这种有限度的自由观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如何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制社会、实现社会公正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3.
雷尔顿(Peter Railton)不仅关注解释规范何以拥有约束力量这一传统问题,同时也特别关注解释在规范面前我们何以仍然能够保持自由的问题。他认为我们不必将休谟与康德割裂,我们不但要为道德规范寻找假然基础,而且要为其寻找非假然的逻辑基础。雷尔顿诉诸构成性论证,借助对能动性概念的分析,表明我们的信念指向真而我们的行动指向善。借以证明能动性概念本身就承诺了规范活动的非假然性。他还提出了“就高”与“就低”两个标准,对休谟只强调人类行动满足人类当前欲求的主张提出了批评。他认为人类除了满足基本欲求的就低倾向外,还具有择善而从的就高能力。构成性论证从既已存在的人的能动活动入手,其论证效力存在争议。但是雷尔顿认为,正是能动性的开放性本身让我们在规范面前保留了自由选择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4.
在古希腊理性精神与基督教信仰文化交汇的大背景下,奥古斯丁扬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理性自由观,提出了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的信仰自由观。这种自由观展示了信仰、自由意志和理性三者之间富有张力的依存关系,实现了西方自由观的转向,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与文化发生了深远影响。这种自由观在德国古典哲学尤其是黑格尔的哲学中得到复兴,但由于从根本上并没有克服自由与决定论之间的困境,现实的人的自由、理性与信仰在黑格尔哲学中都被消解了。即便如此,在当代一些重要的思想家那里,奥古斯丁确立的思维范式依然具有实质性影响。  相似文献   
105.
为建构区别于自由主义的自由概念,佩迪特主张用无支配自由观取代伯林式的无干涉自由观.这种自由观在将"无支配的干涉"纳入自由的范围的同时,将"无干涉的支配"排除在自由之外,认为国家非专断、非任意的干涉无害于自由,国家应积极作为以消除各种支配性因素的存在,从而改变了国家的"守夜人"形象,确立了积极国家的合理性.佩迪特反对自由主义者提出的自由并不预设任何政体形式的主张,认为无支配自由与现代民主之间存在逻辑上的内在关联,而论辩式民主就是其中可供选择的制度形式.  相似文献   
106.
科耶夫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解读集中于对其否定性和思辨性的强调,在他看来,辩证法不是单纯的思维运动,而是对存在本身的揭示.科耶夫实现了辩证法由方法论向生存论的转向.通过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改造,科耶夫完成了两个任务:其一,将原本仅仅具有逻辑思辨性的辩证法转变为一种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其二,将辩证法对真实"存在"的描述变成一个不断趋向真理的过程.科耶夫将真实"存在"解读为人的生存,辩证法的结构最终成为对人的生存本身的展现.  相似文献   
107.
##正##5年前的春天,我国宗教事务方面第一部综合性行政法规——《宗教事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5年来,条例的贯彻落  相似文献   
108.
自由是贯穿整个西方文化的价值目标,是主体之为主体的根据,它发展到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已经取得了巨大成果,康德和马克思的自由观就宛如德国近代自由思想的两个点:康德自由概念的核心是自由意志,并且它是纯粹理性的唯一事实,但对它的证明始终是个问题;马克思对康德的"自由"进行了感性证明。  相似文献   
109.
Ecofascism as a tradition in Environmental Ethics seems to burgeoning with potential. The roots of Ecofascism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German Romantic School, to the Wagnerian narration of the Nibelungen saga, to the works of Fichte and Herder and, finally, to the so-called volkisch movement. Those who take pride in describing themselves as ecofascists grosso modo tend to prioritize the moral value of the ecosphere, while, at the same time, they almost entirely devalue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Additionally, these ecofascists are eager to reject democracy, the idea of progress in its entirety, as well 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They also seem to be hostile towards individual autonomy and free will. In this short essay I will present and discuss Kaarlo Pentti Linkola's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ethics, one that could be well described as the epitome of Ecofascism. I will argue that his arguments are neither sound nor documented, and I will conclude that Linkola's overall approach is, in my view, contrary to the purpose as well as to the very essence of morality.  相似文献   
110.
微尘 《天风》2008,(6):25-25
在北国美丽的重工业基地辽宁省沈阳市的最北部有一个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基督教会.该教会成立于1998年3月.在上帝恩手的带领下,在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支持下,在广大信徒的积极努力下,教会不仅巳平稳地渡过了10年的光景,同时从起初建立时的200人,增长到了现在的700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