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桑德尔(Michael Sandel)以批判自由主义闻名于世。在桑德尔对以罗尔斯(John Rawls)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的批判中,他用共同体对抗个人,用善对抗权利,用德性对抗规则,确立了一种典型的社群主义批判模式。在桑德尔看来,罗尔斯的正义理论本质上是一种义务论自由主义:就方法论而言,这种义  相似文献   
42.
科斯塔斯·杜兹纳是英国著名批判法学学者,他是伦敦大学伯克贝克法学院的创办人,曾任该院第一任院长,现任伦敦大学伯贝克人文研究所(Birkbeck Institute of Humanities)的主任。他的代表作之一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一种国家形式,也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民主在近现代社会的竞争力源于其价值规范性基础,换言之,现代法治国家的民主制度与理念具有强烈的道德意蕴。就此而言,民主是一个道德范畴。按照目前颇为盛行的民主类型的三分法,如果说自由主义民主所凸显的道德价值是个体的自由权利,共和主义民主所强调的是共同体的团结,那么审议民主所主张的就是在维护个体自由选择权利的前提下,努力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团结的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44.
人文社会科学迄今所采取的路径是将欧洲置于科学讨论的中心位置,因而损害了其他大陆以及世界上其他文化,后者被降至知识反思和知识生产的边缘。这种欧洲中心主义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以及宗教领域是显而易见的。非洲与欧洲的关系就是发人深省的例证。最近的危机不仅是金融和经济危机,而且是文化和更普遍的社会危机,反映出由于试图将世界上各种文化标准化造成的意识丧失。这种标准化是由加速的全球化所引发的,而全球化导致个人、民族、国家之间的关系的去人性化。通过重构人文社会科学来进行一种范式转换已是刻不容缓。这种范式转换的视角是一种基于世界语言和文化多样性的多中心主义,这种多中心主义能够加强各种文化和文明之间的对话,因而巩固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45.
万俊人,男,1958年7月生,湖南岳阳人。198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198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伦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7年、1990年、1992年分别破格晋升为讲师、副教授、教授,2000年清华大学哲学系复建任哲学系主任。1993-1994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基金,为哈佛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获教育部教育基金,为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高级访问学者;2005-2006年获美国"福布赖特基金",哈佛大学福布赖特访问教授。2009年为英国剑桥大学人文研究中心(CRASSH)访问学者。曾经先后荣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1991年),"北京大学首批跨世纪学术骨干人才"(1994年),北京市首批"理论百人工程"入选者(1996年),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科研类,2003年)。研究成果先后两次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6,2004年),北京大学青年教师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996年),首届"505中国文化奖"(1996年),金岳霖学术奖二等奖(1996年),教育部全国首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二等奖(1996年)等奖励和荣誉。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湖北大学"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国家"马工程"《伦理学》首席专家兼召集人,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哲学系主任,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基础文科组组长,校教授提名委员会委员。现任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评委(哲学组),中国伦理学学会会长。迄今已出版学术专著《现代西方伦理学史》、《道德之维——现代经济伦理导论》、《寻求普世伦理》、《弗罗姆》等20余部;译著《自为的人》、《主体性的黄昏》、《道德语言》、《政治自由主义》、《20世纪西方伦理学经典》等20余部;用中英文在海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目前学术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政治哲学、伦理学、应用伦理学、西方伦理学史等方面。  相似文献   
46.
应奇 《学海》2013,(1):154-159
本文以一个中文政治哲学从业者的身份和在场感,回顾了自己的学术翻译和写作与伯林思想的关联,除了以写实的方式记录自从中文政治哲学重新出发以来中国大陆思想和观念之争的某些环节和片段,更希望以某种“六经注我”的方式阐发作者本人对于伯林思想之潜力的理解;作者不但希望通过这种阐释重建当代政治哲学的谱系,而且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恢复伯林思想之于中文政治哲学思考的相关性,并进而在这个新的视界上对无论在中西政治哲学中都最具分裂性的“古今之争”问题作出自己的回应.  相似文献   
47.
如何对金融危机进行伦理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融危机的伦理反思不能停留于华尔街高管个人的贪婪和美国公众的消费主义的层面,需要深入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保守主义政治潮流推进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蕴含的政治哲学以及与其相应的伦理观念。其中与新自由主义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不可小视。中国学界要"见不贤而自内省",正视由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帝国主义"带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在社会上的泛滥及其导致的后果。  相似文献   
48.
恩格尔哈特俗世生命伦理学思想之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格尔哈特开创性地提出了程序性的俗世生命伦理学。他是一位自治论自由主义的世界主义者、共同体主义者与绝对主义者,但提供给世人最小的伦理学。他与当代诸多学者既在学术上背道而驰,但有时又有相通之处。他的思想对我国本土化生命伦理学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9.
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要解决的是宗教、思想和观念、学说多元的现代社会如何保持稳定的问题。罗尔斯认为这是政治自由主义的主题:"政治自由主义的问题,是为一种立宪民主政体制定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在这种立宪民主政体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认可各种合乎理性的学说之多样性存在,包括宗教的和非宗教的;自由主义的和非自由主义的;因而他  相似文献   
50.
刘擎 《学海》2015,(1):198-209
思想的激辩也许是2014年西方知识界的最重要特征。在冷战结束25周年之际,西方思想界并无历史终结的自信,反而透露出信心危机甚至瓦解感。自由主义的重要学者开始检讨自由主义的论述与实践何以偏离其本源与精髓,陷入盲目与教条。历史的终结论虽然受到广泛质疑,"历史没有清晰的方向"和"历史的终结"然处于激辩之中。在这种语境下,皮克提的《21世纪资本论》成为热点便自然而然,该书虽然意为资本主义敲响警钟,但作为经济制度的资本主义的危机感在知识界加深了。思想界的所有辩论似乎都与中国崛起的现实与想象有关,但中国增长已至拐点之说与中国的影响已经从经济领域向政治和文化领域扩张之说也处于辩论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