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61.
田飞龙 《学海》2023,(1):27-41
“一国两制”是国家和平统一与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和宪制安排,是我国宪法上富有特色的特别行政区制度的宪制思想渊源和法理基础。香港是实施“一国两制”的最具挑战性与制度发展内涵的特别行政区,香港基本法是“一国两制”的第一部典范性立法,具有历史意义、国际意义和国家法治的创新意义。自香港回归25年来,中央治港坚持“一国两制”方针政策,准确落实宪法与基本法构成的特区宪制秩序,在应对本土势力和外部势力挑战下承担基础立法者和最终责任人的宪制角色,引入香港国安法和新选举法,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落实“爱国者治港”,推动香港由乱到治,由治及兴。“全面管治权”与“爱国者治港”是中央构建“一国两制”法理学体系的关键立足点,也是建立健全“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主要制度抓手。香港的25年经验对“一国两制”法理体系与制度体系的完善发展有重大推进,对探索“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实现以港鉴台的初衷目标,有直接的示范和先导意义。香港“一国两制”宪制秩序有着更为自觉的法理依据和更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在新的发展阶段可以实现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2.
本文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恒先>篇首强调的"气是自生"的宇宙论出发,将同一时期的宇宙论归纳为"有生于无"的宇宙生成论、数术类的宇宙论和综合形态的宇宙论,指出它们与<恒先>的异同,揭示<恒先>的综合性和独特性.并依照所发现的与"气是自生"相近的理论,说明<恒先>的某些思想在后世尚有流传,由此推测战国时期可能还存在专门强调"气是自生"或"有自生"的宇宙论,遂认为<恒先>的年代、学派属性,还有待再探讨.  相似文献   
163.
李妍 《伦理学研究》2020,(3):135-140
社会转型需要价值的引领、道德的支撑。面对社会全面转型,我们唯有构建与之相适的伦理秩序,才能满足社会各领域的多元道德需求,消解转型过程中存在的价值矛盾与张力,确保社会在转型中协调发展。在社会经济转型中,经济价值的强势导致道德价值的式微,经济理性的膨胀导致道德理性的缺失,经济文化的蔓延导致道德精神的弱化。新时代社会转型需要整体性伦理秩序的支撑。整体性伦理秩序具有复合型的价值目标、开放的道德姿态,建立在公共理性基础之上。公正与和谐是社会全面转型中伦理秩序的基本维度。伦理秩序以权利平等为价值坐标,以多维正义为基本原则,以互惠共享为交往机理。  相似文献   
164.
《太阳伦理学》是唐·库比特著、王志成译的一本风格清新的后现代伦理学著作,其主旨是以独特的观点宣传伦理自然主义和情感主义伦理学.书中以拟人的手法、开阔的视角要求人们像太阳那样自由开放、向外倾泻、突出个性、自发快乐的生活.同时要求人们在主张张扬个性生活方式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建构世界,把追求快乐作为人生的重要生活方式和目标.虽然该书注重个人主义的生活方式,不乏存在忽视逻辑推理的经验式的、体会式的或形而上学的思想理念,但该书的观点依然为我们研究和创新中国伦理学理论体系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也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和完善现时代的道德生活.辩证地分析《太阳伦理学》的基本观点,对于深刻认识我国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改革与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5.
薄荷     
后院,薄荷挨挨挤挤,如绿色的云一样蔓开。薄荷优雅安静地长在那里,浓绿,幽密。任长风呼啦啦掠过,由鸟儿叽喳喳碎语,它依然按着自己的秩序生长着。绿叶两两相对,边缘锯齿井然地排着,淡紫的小花开在暮色里,香气薄凉如水。犹记小时,一个人,在乡村土路上漫不经心地走着,顺便掏出口袋里的薄荷糖,硬硬的,形状  相似文献   
166.
在这篇论文里我试图论证:舍勒的爱的秩序的思想--一种不依赖于理性和逻辑之秩序的帕斯卡尔式的思想--有效地防御了思想史上各种各样的还原论倾向,但这一思想的某些成分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从而未能要么根据对价值理解(各种感受状态,功能和行为)的主体能力①的分析,要么根据对各种价值客观方面的相互联系的分析达到足够的清晰性.  相似文献   
167.
随着儒学在汉代以及道家在魏晋时期被普遍接受,两派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工笔画是当时的主要绘画方式,体现了那段时期的美学观点。这篇文章考察了儒学和道家对工笔的美学影响,描写了两种主要的早期风格趋向:工笔性和写意性。工笔性试图包含世界万物,与儒家原则相呼应。而写意性寻求表达事物的未分化的本质,遵循道家思想。本文介绍了一个描述这两种趋向与人类意识状态关系的现代形而上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8.
荷兰画家蒙德里安作为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始终在深刻的洞察中不断追求艺术表达形式的创新,寻找独特的美学原则和美学特征,探索人类精神文明发展下纯粹的秩序与均衡之美。结合蒙德里安的创作经历,着力探析其从再现具象的美到逐渐把万物简化成水平直线的抽象美的风格变化历程,深入挖掘其新造型主义绘画的美学理念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69.
觉光 《佛教文化》2007,(5):20-24
佛教注重生命自觉和智慧启迪。对人类道德的提升,精神的开展,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对建立人类社会的和谐秩序,维护世界的永久和平,具有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履行佛教在不同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对佛教的要求,也是全球佛教适应时代的共同趋势,更是佛教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关于社会责任,其外延广泛,内涵复杂,标准繁多,目前尚无确切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0.
《学海》2017,(5):87-94
本文讨论了西方早期社会调查的"内在"和"外在"状况,阐释了这两条线索背后的理论史的问题。本文认为,从西方社会调查的政治与社会处境的研究来看,将早期社会调查仅仅视为对社会失序的批判性回应,忽略了早期社会调查与国家理性以及与早期社会科学的复杂的关联。从西方社会调查在现代社会科学发展中的作用来看,将早期社会调查视为通向专业化学科知识的一环,既忽视了所谓专业化的历史节点,也忽视了现代社会科学追求规范秩序的意涵,同时简化了社会科学形成过程中的知识生态的复杂性。本文最后简述了这两个思路如何可能与反思中国早期社会研究的工作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