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日常生活世界的道德秩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理所当然的,但这种道德秩序是如何可能呢?本以先秦儒家的努力来尝试回答此问题:从先秦儒家对传统社会的伦理结构的认识,道德秩序的建构所应对的“欲”、“恶”的基本焦虑,以及传统道德秩序的“仁”—“礼”运行模式等方面来见证日常生活世界道德秩序的稳定性和规范化并非自然而然的,而是有一个自觉努力的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2.
阴谋论最初非心理学术语,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渐渐进入心理学研究者的视野。在心理学的研究视角下,阴谋论被视为个体对将重大事件解释为有组织的密谋行动这类说法的接受与相信。研究者开发了阴谋论的测量工具,包括具体和一般层面的阴谋论问卷。对于阴谋论影响因素的探讨发现阴谋论与随和性、开放性、直觉思维、秩序需求等人格、认知、动机因素密切相关。且大量研究还探讨了阴谋论的影响后效,发现其会对个体在政治、健康、环保等层面的行为产生影响。未来研究者应加强对阴谋论的实验研究;且应逐步在国内开展研究,以探讨中国人阴谋论倾向的特殊成因;最后应积极探索阴谋论的干预策略,这将会给培养国民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43.
齐瓦当体现出一种其前艺术形式所未有的对人创造力的挖掘。以充满着原始童贞的笔触,以稚嫩又初具系统的结构描画出对神秘世界的向往与热爱,它简洁而神秘、素朴而静穆、纯净而伟大。齐瓦当通过对称形式的运用表现出生命的秩序,体现了中国的时空意识,并通过对不同形式线条的运用,在具有律动的方向感的同时传达出永恒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4.
本文是拉图尔就布鲁尔的批评(参见本刊今年第3期)作出的回应。他强调科学实践是主客体区分不发生作用的唯一领域,并反驳了布鲁尔对他混淆了自然与关于自然的信念或说明之问的区别的批评,指出这种区别仿佛是割断本想连接在一起的东西,即在原本为一个整体的树干中插入楔子,然后再把它们粘合起来,从而给联系制造了麻烦,而这也就是现代主义哲学难题的根源所在。拉图尔认为,布鲁尔等人没有资格对科学作出评价,他的强纲领已经变成了科学元研究的一个障碍。  相似文献   
145.
“自发生成论”和“理性创设论”是传统道德哲学关于社会伦理秩序生成的两种理论模式。“自发生成论”认为,伦理道德不是纯粹人类理性设计的产物,而是人类行为实践的自然结果;“理性创设论”认为,伦理道德是人类自觉建构的结果,是人类理性创设的产物。这两种理论模式都以抽象的人性为其理论基础,无法合理解释个体与类之间的伦理关系。基于现实伦理实体的“创生拓展”应成为现代社会伦理秩序的发生路径。  相似文献   
146.
"礼"是整个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前现代中国社会人们思想、行为的最高规范,是维系社会生活的纽带.在早期儒家"礼"的体系中,充满了浓重的宗教信仰的思想.其信仰形态和过程,是由信仰天地、鬼神而推衍社会、人事的,並由此建构起一套完整的信仰系统,来指导人们的社会生活.三代"礼"学,表现出自发宗教的崇拜特征,春秋战国,人为宗教信仰贯穿到了"礼"学,形成了"神道设教"的"礼教",使得宗教与宗法、信仰与道德、神性与理性、理想与实践,趋向于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7.
发展和谐医患关系是保持正常医疗秩序的重要前提,而目前的医疗秩序重构又是发展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然。和谐医患关系的基础是医疗卫生服务价值理念的普遍公正合理,它要求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取向,以“人人享有”作为目标模式,以“医疗公平”作为基本理念,以“利益平衡”作为政治前提,以“规范监管”作为制度保障,以“诚信互动”作为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8.
在儒家典籍中,情是一个具有多重义项的范畴,情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义项,与情的其他义项如情实、情理、情欲等都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关于情感之情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地位,学界有一种较为普遍的认同:在相关研究中,学者们大多将情归于人性论或人生哲学的框架内,视情为一个关于人生之艺术的理论(张岱年,第422页),或是一个个体修养  相似文献   
149.
问:宋先生,您从事伦理学教学和研究30多年了,治学有成,请您谈谈您的问学之路好吗? 答:可以.我是1960年4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提前毕业留校的,当时留校的还有十多位同学.我分配在逻辑教研室工作,主要教学任务是讲形式逻辑,也兼顾辩证逻辑.教学之余,我们两三个年轻老师常一起讨论辩证逻辑,后来翻译出版了苏联哲学家科普宁的<作为逻辑的辩证法>,还参译过罗森塔尔著的<辩证逻辑>.那时国家经历政治动荡,学校几番分拆变迁.  相似文献   
150.
丧葬是人生必然经历的一个仪式。葬礼有着浓厚的文化意蕴,其背后隐藏着存在于中国人心灵中的另一个世界的想象。本文以鄂西北一个普通的丧葬仪式为基础,分析了葬礼的象征意义及其背后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结构,考察了葬礼作为心理感受的仪式表达,还从"亡灵"的角度探究了整个仪式所呈现的"生活结构的转换"。同时还从另一个角度较深入地考察了丧葬仪式研究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