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正>周敦颐的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太极图说》依据《易传》以《老》解《易》,以气化宇宙论阐述自然世界的演化过程;《通书》则结合《易传》和《中庸》,展现了儒家人文宇宙观的本义。周敦颐思想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孔颜乐处",即通过"孔颜乐处"体认圣人之人格与气象,化自然以归人文。在周敦颐的这三层思想中,《太极图说》的宇宙论有明显的道家倾向;《通书》融道入儒,建立了儒家的价值形而上学体系;"孔颜乐处"则指明了宋代儒学的精神方向。  相似文献   
182.
龋病的自然转归是一个由浅到深,由局部到全身的过程.主要历经牙体硬组织阶段,穿透硬组织到达牙髓阶段,穿出根尖孔阶段.随着病情进展,患者承受的痛苦加重,临床诊疗也越来越复杂,成本增高,效果越来越差.本文从哲学量变质变角度思考,提出了一些控制龋病的想法.  相似文献   
183.
"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值得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本文借鉴梭罗和杜威两位美国思想家的智慧,对在《周易·系辞》中出现的"文"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认为,"文"体现了中国古代先哲对于真理锲而不舍的追求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而这不论是对于我们认识《周易》本身的价值,还是对中国当下的文化研究和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4.
李贽易学以心论《易》,结合前人易说,重点从"心"出发,标立童心,重视人情和性命,阐发自然人性论;通过多年的自研自得,他将易学视为简易自然之圣学。在易学诠释上,李贽属于重自然童心的义理一派;此外,李贽将易学与学术背景和时代启蒙思想相结合,代表新兴市民的时代诉求,反映了自然人情的时代特色,是对传统易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5.
不管你承认与否,人生须臾,自然无尽,这是生命的铁律。在无穷无尽的大自然面前,我们的生命真可谓微不足道,换句话说,我们都是大自然的过客。你等待,你徘徊,你渴望,你梦想,给你一万个理由,最后你还是无可奈何地离开。  相似文献   
186.
合乎自然而生活,是古罗马时代斯多葛学派提出的一个著名的伦理学命题.该命题认为,自然本身作为不可僭越的必然性秩序既驾驭着整个自然宇宙的运行,又作为命运支配着人的灵魂和行为,因而人类必须以自然为指导,合乎自然秩序而生活,这是宇宙秩序赋予人的一项基本道德责任.自然本身因其和谐有序性而是善的存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亦为合乎善而生活,过一种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生活.人正是在合乎自然而生活中才能成就自己的美德而达成至善.  相似文献   
187.
秦晓慧 《现代哲学》2017,(2):128-134
从成书目的、篇章内容看,道教经典《太平经》体现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与儒家的仁爱政治哲学相区别。《太平经》是以"自然"为核心价值的一种自然政治哲学:在政治实践中寻求自然最佳形式的自然政治哲学,以老子"道法自然"的政治哲学、庄子"物顺自然"的政治哲学为理论渊源,明确提出"自然"的核心价值,并遵循"大顺之道"的自然无为方式,追求"天下太平"的理想之世。  相似文献   
188.
斋戒,系阿拉伯语“ ”(索姆)的意译,根据《古兰经》和圣训对该词的应用,既有退缩、克制、戒绝的意思,又有成长、提高和超越的含义。除了教法对斋戒的要求外,斋戒的目标其实是对穆斯林个人“ ”(奈夫斯)的修炼。“奈夫斯”汉文的意思即人的自然本性、肉体的欲望或本能,  相似文献   
189.
西方近代思想家在面临政教关系困境时转向了中国传统的儒学,后者独特的伦理体系中的普世性和兼容性为西方神人二分的本体论和主客体对立的知识论提供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参照系。莱布尼兹关于宇宙的预定和谐思想与宋代儒家理气关系的宇宙论有多方面的借鉴和阐发意蕴,在他看来,与西方上帝创世的宇宙论中所启示的自然法所不同的是:儒家的普世伦理是从中国人的家庭、社会和国家经验中体会出来的,它没有外在神启的武断性和绝对客观性,但是充满着情理交融的伦理秉性。  相似文献   
190.
李音祚 《法音》2005,(12):20-27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现实适用于全人类。成长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全的正常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认识功能及各种尚未被发现、未被开发的心理潜能,这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最为宝贵的自然禀赋(natural inheritance)。人们若能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这种自然禀赋,就有可能达到终极性的超越与解脱(emancipation)。这是自有人类以来,最令人鼓舞的、最重要、最伟大的发现。它的发现者是生活于2500年前的释迦牟尼佛。所谓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主要是源于人们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习俗、以及生存环境等特定的领域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与之相应的心理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