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庄子、荀子主体性思想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天人关系理论、心性论、理想人格理论三方面比较了庄子与苟子的主体性思想。文章认为庄子的主体性思想注重人的内在本性和心灵的独立和自由,苟子的主体性思想则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治理天下的实践,由此在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内涵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2.
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内涵,既包括近现代以来的文明发展,也包括由历史积累而成的文化传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部分,道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中,曾与儒学相得益彰、优势互补,共同承担着代表民族文化主体的责任。道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及一个社会实体,不仅具有事实的人文和生活内涵,而且还有深厚的社会民众基础。它是适应特定的民族文化心理需要而产生的流传与演变乃至历史文化生态运动的必然结果。道教蕴藏的丰富思想不仅在本质上不与现代文化生活相对立,相反是我们由今天迈向未来的难能可贵的文化基因宝库。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要发…  相似文献   
103.
虽然美只是个单称概念,但我们对美的体验大多时候却是错综复杂的.我们体验到的美就像是寓多于一的协调整体.即使事物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和谐而统一的关系,为了称之为美,我们也必须将其视为这样的一个和谐统一体.  相似文献   
104.
他心问题及其衍生的读心模型是当前心智哲学家、心理学家与认知科学家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认识论上,对他心问题的考察一直沿袭了传统英美分析哲学的路径,并在认知科学时代实现了与脑科学知识的系统整合。然而,这种进路相对忽视了欧陆哲学对于交互主体性的反思。欧陆现象学家对交互主体性的反思为解决他心问题中的困难提供了丰富的现象学遗产。扎哈维和加拉格尔概括地重构了他心问题的“现象学主张”,认为对他心的“体验式理解”是一种前反思的直接社会知觉,它无须借助反思性的理论推理与心智模拟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5.
陈贻圣 《天风》2012,(12):38-39
纵观圣经及教会历史,圣乐侍奉在教会中的主体性地位确凿无疑。旧约时期大卫在圣殿设立诗班(参代上25:1-8),及至新约《启示录》所描绘将来新天新地十四万四千人的诗班在主前侍奉(启14:1—3)。诸如教会历史记载,教皇格列高利(PopeGregoryI)以及其后的马丁·路德(MartinLuther)等,均以圣乐来建造教会、改革教会、发展教会。  相似文献   
106.
对心理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国方 《心理科学》2005,28(3):673-674
为了更新心理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笔者反思自身单纯讲解的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再研究,以加强教学的主体性、科学性、应用性和实践性。课题深入研究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操作类型,用教育实验法论证该模式的实效,证实该模式更能使学生乐学会学。该研究形成实验教学模式的若干理念,揭示出取得教学效果的内在原理。研究证明:实验教学模式有其他教学模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和综合效益,能大幅提高心理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7.
夏林 《现代哲学》2005,42(4):51-56
主体性形而上学与传统异化逻辑的对峙是主体-客体对立的必然理论后果,二者之间的张力维持有赖于启蒙以来的时代精神也即抽象主体性的支撑。一旦抽象主体性被消解,主体神话被揭穿,异化就自然而然僭越为本体性存在。惟有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才能走出主客二分的主体性与传统异化逻辑对立之悖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已经对传统异化逻辑做了初始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8.
韩庆祥  楼俊超 《学海》2024,(1):19-26+21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领悟贯彻这一思想,需要明确“两个结合”的时代意义。“两个结合”有深刻的内在逻辑,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面对按照“线性道路、单数文明、民族优越、为我人性、社会进化、‘普世价值’、理性尺度、开化使命、美丽神话、唯一哲学”逻辑建构起来的“西方中心论”,“两个结合”力求从哲学维度、历史维度、关系维度、空间维度冲破这一理论体系,走出“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框架,继而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于此,“两个结合”通过“意义彰显、‘两脉’生成、新的文化生命体、明体达用、新的文化使命”的递进环节,实际发挥着确立并巩固我国文化主体性和文化领导权的使命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无论在古代西方还是在古代中国美育活动与教育活动一样源远流长.虽然当时没有出现一美育'一词,人们也缺乏对"美育"的自觉意识.但美育作为一种审美实践作为一种教育形式,的确古已有之并逐步形成了审美教育的某些认识与做法,值得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民间信仰是一个应予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被20世纪现代性话语否定的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其实内含着一定的现代性因素,例如信众的主体性、理性及其信仰的世俗性等。在当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演变中,这些因素更逐渐增长、日趋强化。经由适当引导下的调整与变革,民间信仰能够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型,并为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提供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