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0篇
  7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1.
阿奎那把自然法分为首要条规和次要条规,首要条规是基于人性及人性倾向的行为规则,而次要条规则是从首要条规派生出来的较具体的条规.关于首要条规及次要条规的学说,是阿奎那自然法理论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可以说是其整个道德哲学的"基石".  相似文献   
712.
学界关于湛若水与陈白沙思想关联的历史评定大多在"白沙宗子"与"出入有间"之间犹疑不定。本文则另辟蹊径,主要选取湛若水在白沙身后所作对白沙学旨的描述和体现其整体认识的祭文、碑铭等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内在的文本分析以及其间细密关节与具体分殊的扣问,揭示天理之学与自然之旨的互动与融合、继承与创新,从学问主旨与整体精神来把握二人思想的关系。可以看出,湛若水对自身学问归属有着自觉、深刻的认识,并通过对"天理"、"中正"与"自然"的融通在理论上建构起与白沙之学的实质学承,使之接续上孔孟学脉,从而建基于更加广阔深厚的儒学传统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713.
714.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修昔底德<战争志>所记述的"弥罗斯对话"一直是个众说纷纭的政治议题.本文详细阐释这场"对话"所呈现的正义诉求与公平、安全、利益、希望和羞耻的多重纠葛;认为弥罗斯人所代表的斯巴达式"神圣"信仰与雅典式"人的自然"信念之间的对峙达至一个最高点,而雅典人在国际政治中始终是"自然之必然"的践履者.  相似文献   
715.
澳门的土地庙和福德正神宝诞记趣@吴炳鋕!澳门  相似文献   
716.
"自然"的今义,从形而上的角度看,是指客观规律和法则。从形而下的角度来看,则包括原生态的自然、由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相互影响而生成的"人化自然"。历史上对"自然的和谐"的看重莫过于道家,作为道家核心思想的"道法自然",倡导一种善待自然、师法自然、遵循自然之道的理性态度。从自然界学习人类生存发展之道,自觉维护生态和谐,这对当今绿色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17.
晚明思想界正是在反道学的声浪中完成了哲学本体论的转换,即由程朱理学家形而上学的天道义理之心,转换成了以形气知觉为心性的存在,也就是以自然心性论看待人的本质,看待社会人生。它构成了一种思潮,一种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红楼梦》人物的塑造,其灵性,其鲜活,可以说正是受此新的哲学本体论思考与追求影响所致,或者说是晚明自然心性论哲学见诸文学创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718.
《佛教文化》2007,(5):103-103
一只历经400多年风雨沧桑,生活在西园寺放生池里的雄性斑鳖“方方”日前终寿正寝,由此全世界的活体斑鳖只剩下了四只,濒危动物斑鳖的离去,不免让人觉得惋惜。经解剖鉴定,确认“方方”系自然死亡。苏州西园寺专门为斑鳖“方方”做了“铜像”。“方方”去世后经过测量,身躯全长1.52米,重73公斤。斑鳖俗名“癞头鼋”,是一种已有2.7亿年历史的古老龟类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相似文献   
719.
五月,闷热的夏天悄然来临。山外的世界日渐燥热起来,而山中仍独守着一份清凉。五台山,在佛教名山与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双重身份下,正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四方来宾,那便是大自然与佛法智慧共同营造的清凉之境。在这里,人们不仅能获得身体的清凉,也能得到心灵上的  相似文献   
720.
一、生道合一葛洪有言:"有生最灵,莫过乎人。"①因人有自觉,故而人可以反观自己的存在状态。动植物不知其所以然,不问何以故,只能无意识地执行自然律令,接受自然反应的支配。而人因为有理智或灵性,可以审查自己与外在的关系,反思自己的存在及其意义,从而产生并回答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