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在柏拉图的《申辩》中,苏格拉底被控不信奉雅典所信奉的神,却信奉别的新的精灵,但是《申辩》没有明确说明苏格拉底所信奉的新的精灵究竟是什么。为了探究在《申辩》中,"精灵"一词的含义,本文考察了该对话中与其相近的词汇,比如"神"和"精灵般事物"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证明苏格拉底确实信奉新的精灵,因而犯有不敬神之罪,同时新的精灵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此外,本文也试图说明苏格拉底对不敬神的指控而做出的辩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122.
我非常荣幸地接受邀请,担任了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教授。当我初次见到这所美丽校园内仪表端庄、谦恭刻苦的修生们时,我真的被他们那高贵、纯洁的气质所感动。 幼年时我曾在故乡兰州的杨家园天主教堂聆听神父宣讲福音,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今年五月我和神哲学院的神父、修生们去北京门头沟区斋堂乡后桑峪村天主教堂访问。本堂陈神父从北京修院毕业不久,他在斋堂、军响一带传播福音,全身心投入当地社会经济工作,在教内外享有很好社会威望。从全国教区选拔的这些莘莘学子,在我的心目中就是这样一些未来的威望崇高的神父,人类灵魂的…  相似文献   
123.
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最早的存在形态是类存在形态,人的类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类自然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自然基础,类社会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24.
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伦理以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处为目的,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主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理性的产生,所以,真正的生态伦理就必须从思维方式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5.
食品安全权集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权利诉求与国家社会对公民个人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维护保障于一身,凸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权利伦理要义。食品安全权是对公民生命权、健康权和安全权的价值认同和权利确证,是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尊重、生命权利的维护和对饮食健康或无害的保障。食品安全权具有维持人的生命存在的自然善(存在)、追求健康和美好生活的自我善(发展)、为他人的食品安全之善生成共在的伦理世界(完善)等多重伦理深蕴,是自然善、自我善、他人善和社会善的有机统一,构成人们道德生活中其他善的始基和源头。  相似文献   
126.
今又重阳     
海金华 《天风》2009,(11):46-47
秋天是美丽的,这是我的理解。但国人却对秋普遍地怀有一种“悲”的意识,所以有“伤春悲秋”的说法。难怪德国的汉学家顾彬在他的论著《中国文人的自然观》一书中把这一主题解说为中国人的自然意识(自我意识的一种呈现形式,是人内心世界的“自然感受”)的出现,首先表现为“悲秋”意识的出现,具体的标志是对时间(昼夜时间)的自我意识。当然,他是从文学史的角度去论证,  相似文献   
127.
王艳秀 《世界哲学》2017,(5):122-129
霍布斯通过自然平等和理性欲望的预设实现了古典政治哲学向现代政治哲学的转变,将政治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将欲望问题转化为利益问题。卢梭通过区分作为人类原初状态的自然状态以及作为人之为人的法理地位的自然状态、自然人的可完善性与公民理性,自我保存的自然欲望与理性的欲望,自然人的自然自由、公民的契约自由、道德自由,自然人的自然平等与权利平等,以自然与历史对勘的方式将霍布斯的理论极端化,揭示了霍布斯理论必然导向的逻辑困境,进而通过认知性的思路而非规范性的思路、以构成性张力而非辩证的线性历史的设计描绘了一幅关于理想政制的完整连贯的理论图景。  相似文献   
128.
徐献军  陈巍 《心理科学》2017,40(4):1011-1016
传统的精神分裂研究,关注的主要是精神分裂的妄想症候群。因为精神分裂中相对特殊的症状,在妄想形式中可以得到最轻易的把握。Blankenburg则认为:精神分裂的本质结构变异是先于妄想的。因此,他致力于在精神分裂的症状贫乏型(主要是青春型和单纯型)中,寻找精神分裂的本质变异。他发现:精神分裂异常中的核心缺损是自然自明性的失落。根据胡塞尔的超越现象学,自然自明性失落有四个原因:与世界关系的改变、时间建构的改变、自我建构的改变、交互主体性的改变。Blankenburg的精神分裂理论,作为二十世纪有关精神分裂的最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今天的精神分裂研究仍然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9.
马上礼 《天风》2017,(8):15-16
我的幸福是从遣天地的耶和华而来……四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偏避的浙南山区农村一户农民家里,家里虽然穷了一点,但是,我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再加上父母,一家七口非常幸福。然而,我十八九岁时,父母突然生病去世,还欠下了两万多元的债。不久后,三个哥哥又被恶劣自然灾害夺去了生命。  相似文献   
130.
陈永涛 《天风》2017,(9):27-27
前文对林荣洪所归纳的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关系的五种模式作了简单的介绍。尽管实际的情形可能更为复杂,但这种类型式的归纳倒也不失简便,描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徒知识分子在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所具有的不同取向。那么,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