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16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8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24篇 |
2020年 | 1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23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58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98篇 |
2010年 | 61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34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24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世纪后半期,人类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摆脱人类生存的困境,走向具有生态持续性的文明社会是中国现代化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本文试将孔子和泰德·本顿的生态观加以比较,求同存异,发掘其中蕴含的积极因素。两者在对自然的解读上,强调自然的客观实在性,重视自然的内在价值和对自然规律的遵循;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阐发人与自然的息息相关性和密不可分性,强调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强调合理地支配和有限地利用自然,承认自然的极限。这些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2.
隋唐时期,道教继续延续了在佛道论争之中建构自身心性思想的历程。特别是唐初佛道论争所提出的问题,对于日后道教心性论的形成与成熟起了推动作用。两次佛道争论高潮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本文仅对于唐初佛道论争所涉及的心性思想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认为二教对于“道”与“道体”范畴的不同理解以及对于“道法自然”、“道生万物”等本体论、本源论命题的不同看法,不能不说与佛教思想的激发及其佛道争论的刺激有重要的关联。特别是佛教心性论只是道教思想家进行思想创造的“前理解”与诠释背景,他们的诠释对象仍然只能是道教及其道家思想传统,因此,道教心性论思想的若干命题即便是与佛教的相关部分非常相似,但其基本精神仍然是道教的。换言之,佛教心性论影响道教心性论的最大者其实是哲学方法,而非简单的名词与命题的移植或模仿。 相似文献
63.
本文辨析了古代文献关于谢自然白日飞升记载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认为 :《唐书》并无谢自然飞升记载 ,谢自然与司马承祯的师徒关系不可能存在 ,韩愈《谢自然诗》的意旨在于指斥飞升成仙之异端。本文还对谢自然飞升对川北地区的影响进行了简略论述。 相似文献
64.
斯密接受了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和法国重农学派关于自然秩序的思想 ,认为人类社会有着自然的秩序 ,人们只要遵从这种自然秩序 ,不进行人为干预 ,社会就会自然和谐。从社会经济生活方面看 ,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就必须遵循自然秩序 ,而遵循自然秩序就必须实行经济自由的原则 ,无须国家的干预 ,这样才会有社会经济的和谐。从社会政治的角度说 ,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调节着社会经济 ,也促使社会政治生活的和谐 ,它使追求个人利益的各个人得以和平共处 ,实现政治生活平衡。同样 ,这只“看不见的手”作为中间桥梁 ,实现了个人利益向社会利益的过渡 ,使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5.
家庭游戏中的母亲控制策略与儿童顺从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42个3岁儿童及其母亲为被试,考察在家庭自由游戏中母亲的控制策略和儿童的顺从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亲子交往中,母亲使用直接命令的频次最多,间接命令次之,否定控制最少。(2)3岁儿童对母亲控制的顺从率为56.1%;在儿童的不顺从行为中,无技巧不顺从占优势,其中消极不顺从的频次最多。(3)母亲的弱控制策略与儿童的顺从行为相关最高;强控制策略与儿童的无技巧不顺从相关最高。(4)在儿童不顺从时,母亲的弱控制策略容易导致儿童的顺从行为,强控制策略则容易导致儿童的情境性顺从行为。 相似文献
66.
世界各民族中,只有华夏民族把汉字由简单的书写符号提升为一种艺术。在文字从书写符号上升为书法艺术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文字观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以儒家学说为主导的古代知识体系中,文字学知识向来享有崇高的地位,而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妙趣天成”等思想,却对文字书写向非功利的艺术化方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一、道教文字观道教文字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字的起源道教认为,世俗社会使用的文字是“华季之世,生造乱真,共作巧末”的产物,是“流尸浊文,淫僻之字”,“真正的文字”在阴阳初分之际就已自然…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从古典政治哲学和当代哲学家施特劳斯对现代性理论的批判入手,对引起广泛争议的产权改革话题以及新左派、经济学主流派以及自由主义立场进行了剖析.实证主义的虚无主义倾向取消价值判断,在产权改革这样的规范命题上存在根本的局限,同样深受现代性影响的自由主义的产权改革观点则因为其教条主义思维站在了古典自然权利论的对立面.产权改革摆脱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回归古典智慧,以理性追求自然正当,实施"按绩分配"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8.
突破现代理性之限——生态伦理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伦理以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相处为目的,但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主要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现象,而其深层原因则在于人类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理性的产生,所以,真正的生态伦理就必须从思维方式入手,来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 相似文献
69.
类同一性: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最早的存在形态是类存在形态,人的类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基础,类自然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自然基础,类社会同一性是道德产生的主体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70.
道家倡自然,道教重益生。在生死立场与生命态度上,道家和道教之间发生重大转向与变化。它既与道在先秦诸子文化当中地位的下降有关,也与道教产生的思想资源之驳杂性密切相关;既是政治社会历史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人们应对和解决人与宇宙及社会关系的理论需要与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