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李玥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7-197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美国十九世纪超验主义作家和环保思想家。他独自一人在马萨诸塞州康科德的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之后他根据自己的经历,写出了《瓦尔登湖》。许多对于梭罗及其作品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各种解读和阐释,主要集中在对《瓦尔登湖》中的东方哲学以及作者的生态环境意识的研究。但详细地从美学视角解读该作品的研究还很少见,且还处于比较零散的状态,没有形成系统的深入研究态势。这篇论文欲采取将文学分析超验主义与美学原理结合的方法,通过赏析《瓦尔登湖》字里行间的美学价值,进一步探寻作品时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92.
博尔赫斯对于二十世纪的拉美文学具有深刻的影响,是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其作品中大量包含了他对时闻、自我以及写作阅读发展动态的细腻思考。埃德温·威廉森的《博尔赫斯大传》涵盖了博尔赫斯的生平和他的全部作品,时博尔赫斯生平描写可谓是最细致的。作者把博尔赫斯的生平与其作品紧密结合,进而发现博尔赫斯每部作品中包含的自传性,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异常迷人的博尔赫斯,也提供了理解博尔赫斯文学花园的“路径”。  相似文献   
293.
正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非行之难也,终之难也。"历代高道、学者都讲,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是道教的根本宗旨。我们的养生也要遵循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之道,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中说:"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也是要我们顺其自然,清静无为。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294.
马尔库塞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同资本主义的统治联系起来进行考察,开辟出生态伦理向度的人与自然双重解放的道路,提出了承认自然主体的自然解放观点。认为生态伦理向度的自然主体重建可以唤回人对自然存在意义的肯定,找回被遮蔽的主体——自然,找回失落的主体——人,在人与自然共为"存在"的基点上实现人与自然从两极到统一、从对抗到同盟、从对峙到融合的和谐发展,恢复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由状态。自然主体的伦理重建是人类摆脱异化、走出单面人生、重塑多维生命的重要维度,使形而上学(生态伦理)对世界的终极关怀(和谐世界)成为可能,体现了马尔库塞对本体论存在之源的反思,奠定了马尔库塞生态伦理思想的本体论基础。  相似文献   
295.
善与伦常是刘咸炘《内书》诸篇涉及较多的两个重要主题,两者在理解传统与反思现代方面具有特殊的意义.刘咸炘基于天地生生之自然阐明善,明确善为人的本性,来自于天地生物之德,又参照天地分合之道,阐明伦常以天地为典范,为人群之根基.从刘咸炘的论述中可以看到,一方面,他是朱子理学传统的继承者和阐发者;另一方面,正是通过对理学传统的...  相似文献   
296.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静  郭永玉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7):1073-1080
收入与幸福的关系一直饱受争议。文章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收入与幸福之间的曲线关系:在低收入水平下,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幸福水平的显著提升,当收入一旦达到能够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水平之后,它对幸福的积极效应就会被社会比较、适应和欲望等心理因素削弱。基于这种关系,要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感,一方面需要社会的人文关怀与公平调整,特别是制度设计,另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努力奋斗和心理调节。  相似文献   
297.
自然即人人即自然——人与自然在何种意义上是一个整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哲学观念上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把握为一个整体,被看作是反对人与自然分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有效路径.目前在生态伦理学研究中所建构的人与自然关系之整体模式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然而,这一模式本身就消解了人之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的整体关系亦随之成为幻像.笔者对比了西方哲学史上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种整体形态,最终指认人与自然对立统一的形态才是合理的整体形态,而这一整体形态的具体表现形式则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见解则为这一整体形态何以可能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98.
艺术模仿自然理论的提出是古希腊文艺理论的开端,也是古希腊雕塑艺术重要的创作理念,斯托尔尼兹关于模仿论的三种形式——简单模仿、理想模仿和本质模仿,恰恰可以说明从古风时期到希腊化时期的雕塑实践中,艺术模仿自然这一核心理念被不断地真实化,尤其到了希腊化时期,雕塑艺术逐渐肩负起了反映社会本质和现实矛盾的任务。  相似文献   
299.
面对令人担忧的生态环境,人类不得不关注生态环境问题而重新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方面,被公认为人类文明之杰出成果的老子《道德经》,毫无疑问可以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价值的、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300.
自然课程与梅洛-庞蒂对本体论突破所做的修正相符合,因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把对自然的追问深植于知觉现象学之后的思想运动中。在他看来,知觉现象学所通向的对语言表达的分析展现了意义作为建制(institution)的定义,梅洛-庞蒂将它理解为使表达自得(appropriation expressive)的开放系列肇始的东西。正是这种建制理论使对被感知事物的分析转向自然反思的方向:被感知事物是区别于被制定的事物(l institué)的自然事物。自然是"非构造的,非制定的",因此是表达的源泉。本文认为以下四个命题可以用来概括自然哲学:(1)"全体并不比部分更不真实";(2)存在一种否定的实在,因此在存在和虚无之间不存在二择一;(3)自然事件并不具有惟一的时空定域;(4)只有作为发生性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