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51.
受西方哲学影响,我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荀子的"心"概念及天人关系,"天"被还原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心"则被判定为具有道德能力的认知主体,从而截断了人"心"与"天道"之间可能的贯通途径。不止如此,我们还从道德形而上学角度来考察荀子的道德学说,认为它缺乏一个形而上学基础,认为自然的"天"根本无法充当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基础。荀子没有将道德的根基落在人"心"上,他要表明的是,道德主体无法依靠自身建构起道德大厦,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更高的价值作为依托,这个更高的价值就是"天道"。"天道"落到政治生活中,便是制度和礼法。"心"充当了"天"和"人"联结的纽带,同时也是制度和礼法"制作"的发动者,最根本之处在于,其完成了"人"向"天道"的回归。  相似文献   
752.
吴文新 《孔子研究》2023,(5):85-98+159
天人合一观是一种由内而外、从人到物的同心圆式整体观,从逻辑上内蕴着公道民本的社会历史整体观,强调了“公”与“民”对于国家社会特别是文化发展的深层根基和价值依据。“公道民本”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一脉绵延,成为中华民族理想社会的灵魂而一以贯之,不仅在先秦到隋唐诸子百家中处处可见,更在宋代以降的中华气学、理学、心学、实学等学派思潮中愈益凸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中,实践第一、世界整体性、真理与价值相统一、人民创造历史及人的自由发展等基本原理,都与中华文化的知行合一、天人合一、求真至善、民为邦本、人皆尧舜等基本精神相契相通。如此,“公道民本”作为一种凸显人民性的社会历史价值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遇、结合之后通过复杂的交会而实现融合、贯通及至新生的本体基础,成为中华文明新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新形态的本体基础。  相似文献   
753.
754.
汪维藩 《天风》2010,(6):58-59
##正##(五十三)圣灵的律释放了我"圣灵的律释放了我",按《罗马书》8章2节的原话是:"赐生命(之)圣灵的律(法则)在基督耶稣里释放(解救)了我。"圣灵,是一位赐给生命的灵。自然生命,源于她的孕育(参创1:2,文理本译为"煦育");属灵生命,源于她的重生(参约3:5-  相似文献   
755.
应得的类型     
王立 《世界哲学》2017,(4):130-136
按照应得是否具有坚实的基础,应得可以划分为自然的应得、行动的应得和规则的应得三种基本类型。自然的应得属于直接断言的应得,主要表达人们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评价。行动的应得以主体有目的的行为为基础,涉及行为后果和个人责任的判定。行动的应得能够构成对平等主义的真正批评。规则的应得和行动的应得相互交织,但规则的应得其根据来自于"在先"的规则,表达的真实意义是资格。以有无基础为标准而划分出的应得类型可以增加概念的清晰性,有助于澄清日常语言中各种应得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756.
环境美学与“超人类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与艺术不同,但不对立。在表面上完全不同的自然与艺术背后,潜在着什么相同的东西呢?根据阿多诺(Theodor W.Adorno)自然与艺术之间的潜在共性观点,在于它们对非同一性(non-identity)的昭示或者保留。与艺术和自然共同相对的,是人工制品、文化工业,因为它们是同一性  相似文献   
757.
朱熹的山林诗包蕴着幽深绵远的自然禅和平易淡泊的生活禅.一方面,山林是探讨朱熹诗禅关系的纽带.另一方面,随着对朱熹心性理论、美学理想和文道观的深入研究,我们对其内心潜藏的禅情结将有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758.
常新 《孔子研究》2011,(2):96-104
作为明清之际理学大家,李二曲融摄了朱子理学和阳明心学.其关于"性"之论述既有朱子"天命之性"、"气质之性"的义涵,又与阳明"心之本体即是性"、"心即性"的思想相契.其"性"之思想表述内容丰富,既有道德本体之义,又有宇宙论事实叙述.作为道德本体之"性",未发之时它无善无恶,湛然虚明;已发之时便产生情.为保证性情同一,李二...  相似文献   
759.
760.
古城西安有十三王朝帝王都之美称,而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的八仙宫,被誉为八仙信仰的祖庭、八仙文化的发源地。它是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道教重点宫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