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31.
天津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许多有影响的事件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大批历史风云人物在这里留下了足迹。在天津的五大道上,汇聚着两百多幢欧洲各国风貌的小洋楼,可以说,每一座小洋楼背后都有一段不平凡的历史故事。坐落在马场道的天津外国语大学院内,有一座三层高的法式建筑,已被列为重点保护历史风貌建筑,楼顶写着法文  相似文献   
732.
在注《老》史上,解读“道法自然”历来有一分歧:一说以“道”为至高依据;一说以“自然”为最终依据。王安石和苏辙的《老子注》亦体现出这一区分。王安石认为“道法自然”以“道”为万物之本;“法”乃道体在现象界展示自己的方式,即所谓“法度”;“自然”意为“道”成法度乃自己如此。苏辙将“道法自然”解释为“道”效法“自然”,将“自然”置于“道”之上,“自然”既是万物生发的内在力量,也是人真实本性的自然呈现,其发展趋势具有自发的秩序性。王、苏二人之解读分歧肇始于“道”与“自然”的关系,并以此建构起各自的政治实践活动,王安石强调“尽法”,而苏辙更强调“复性”;在此基础上,两人以人为中心阐释出政治秩序构建的两种不同模式,即落实在政治治理中的推崇“法度”和关照“民情”。  相似文献   
733.
"以自然为根"作为人之为人的自然本性源于以下事实:人生命的产生源于自然之演化,自然是人类生身之"母";人生命的成长离不开自然之养育,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根";人的发展与幸福离不开美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并过上美好生活之"基"。而近代以来人类的发展实践在创造工业辉煌与奇迹的同时,由于悖离"以自然为根"的人的自然本性,已经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造成人类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不断下降,使人的身心健康遭受各类危害,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我国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是在遵循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原则与要求的前提下,为超越黑色发展模式及其造成的发展困境,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变革,由此破解人类发展不可持续这一时代难题而作出的历史性谋划与创造性决策,因而具有重要的伦理属性和伦理价值。从认识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无疑是人类认识史的一次实质性飞跃,是人类的生态认识和生态智慧的结晶。从实践论的层面看,绿色发展恰恰是对人的自然本性——人类对自然的亲缘和依赖关系——有机协调、互利共生关系的恢复。  相似文献   
734.
莫奈、雷阿诺、梵高、塞尚、高更,都是印象派中最杰出的代表,可以说印象派的故事,就是他们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题是反对与勇气,莫奈创作了艺术史上最大胆的画作,雷诺阿创作出最生动的作品,德加释放了芭蕾,修拉解放了色点,而梵高则绽放了颜色。这是艺术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一次暴动,从此一切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735.
《老子》的五处自然皆是主谓结构词,自然之自、然在每一语境之具体指涉各各不同,自然的语义与所充当的语法成分亦相分殊。道、德之自然具有“施受同体”的特点。人、地、天遵循对象性效法逻辑,道遵循自为对象的效法逻辑。道之无限的自然体现在道与其自身的存在关系和道与天地万物的存在关系两个层面,但这不是道之无限自然的全部意涵。万物与百姓只有存在论而不是创生论上的有限的自然。君王无为是百姓自然必备的前提,百姓的自然是其意志、感性理性心智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展开,百姓的自然可以接受君王的“辅”,却拒绝“为者败之”的“为”。《老子》划定了百姓自然的边界,百姓所有的自然都是被允许的。  相似文献   
736.
目前市面上英语启蒙,有的是从英文字母开始教,有的从儿歌开始教,有的从单词开始教,有的直接就从自然拼读开始了……各种模式,听的最多的词是"全英文环境,浸入式母语教学方式"。我们来看看以母语是英语的孩子——英国美国小娃们,语言是怎样发展的,他们是真正的全英文、浸入式母语环境。  相似文献   
737.
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第五卷第七章,亚里士多德讨论了著名的自然正义。本文试图探讨这里所谈的自然正义究竟是谁之正义、到底是何种自然。本文认为,自然正义既不是神的,也不是低等动物的,而是属人的正义;更进一步,自然正义作为公民的正义的一种,不是对所有人有效,而仅仅在自由和平等的公民之间才有效力;再经过与《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论述的作为自然德性的正义进行对比,笔者认为,自然正义之所以自然,因为它是人生而具有的、并且是由作为自然德性的正义完善而来的。  相似文献   
738.
布克金从环境危机的根源、解决手段及生态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等方面对深层生态学环境伦理及将其付诸实践的"地球优先!"运动进行了批判。针对布克金的指责,深层生态学也做出了相应的反驳和批判。这场生态运动内部"绿色反对绿色"的"大论争",推动了上个世纪环境伦理研究的深入和生态运动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739.
文章主要探讨了西方艺术创造观的当代转型问题。首先回顾和批判了现代时期盛行的将艺术视为上帝创世的再现与复写的绝对创造观点。随后,从宇宙进化的立场出发,提出了新型的艺术创造理念。其核心意义在于:艺术家的职责,不是以造物主的身份提出所谓的绝对创造宣言,而应以谦卑的态度,将作品视为内在于进化过程本身的东西,由此在艺术与进化特征之间建立特殊的关联。通过上述思考,文章揭示了东西方艺术观念在当代背景下的融合趋势。  相似文献   
740.
《巴黎手稿》纯哲学语境的解读产生了双重误解结果,一是文献语境,二是与后继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对象、研究手段和写作目的使然,马克思《巴黎手稿》语境是经济哲学语境而非纯哲学语境,取得的主要理论成果是主、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理论,异化劳动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只是这一哲学分析框架的延伸性成果。基于这一哲学分析框架而来的理论成果是:政治经济学人学前提论、人化自然论、劳动哲学本体论和主体历史观。它们与马克思狭义政治经济学之间是互为内生变量关系,作为理论“基因”一再出现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等后继文献中。《巴黎手稿》是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第一部文献,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资本论》构成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皆然的三点一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