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6篇
  10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当前经济飞速发展,许多设计新名词层出不穷。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已经给我们现代设计以启迪与铺垫,老子揭示的自然乃万物之本,一切事物规律的源泉的观点均在现代化产品设计中略有体现,因此,从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中提取一部分观点作为佐证,浅谈现代化产品设计中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922.
苏轼文理自然的美学观,主要体现在物各有主的自然美、大爱惠民的社会美、千古绝唱的艺术美三个方面,文理自然的美学观贯穿于苏轼的整个文艺创作和言行举止之中。涂普生的《我说苏轼》一书紧扣这个中心和要点,对苏轼的美学观进行了多方位、多视角、多侧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923.
刘诗慧 《美与时代》2014,(12):22-2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视觉景观、环境生态景观和人文景象也更加重视。首先分析了园林中色彩的类别,然后详细阐述了这些类别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24.
人的审美意识尺度决定其审美心境高度。古希腊前苏格拉底时期的哲学美学中已经蕴含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它的正价值领域是由生命意识、日常生活意识、社会关系意识、科学文化意识、自由实现意识、创造意识、价值实现意识等七个逐层上升的意识层面所构成。这一开放的人性文化意识体系敞开着审美心境的无穷时空,孕育着审美创造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925.
有两组幼儿画树,第一组幼儿画的非常整齐。第二组画的比较凌乱,有些在成人看来根本不像一棵树。第一组作品是孩子在教师示范下一步一步画的,它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人性”;第二组作品看似杂乱无章,却是孩子心中的树,每一幅画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都是孩子们真实的感受。然而,我们一些教师往往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为了追求更有把握的顺利开展活动,会因“求稳”而采用前一种教法,但这样处理后又常常会感到缺了些什么,  相似文献   
926.
范晔 《四川心理科学》2014,(10):130-130
地中海根据地理位置分析,地中海终年少雨,艳阳高照阴影庇萌的需求塑造了半户外的回廊,根据地理环境的影响,灰岩的生产,造就了灰白手刷墙面绵延的风貌蓝天碧海的色泽的地域特征,感染了白墙之外的瓦窗门栏一片蓝色景致;文化上,手工艺术的盛行,提供铸铁,陶瓷,马赛克,编织等装饰的温床,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地中海”的真实元素。  相似文献   
927.
苦,短     
师父,人生苦短,对吗?苦,也就是短。怎么讲?沉溺于"苦"的人,生活自然漫长无比,临死前才发现时光空度,短暂无比。反之呢?反之,无憎恨之心,无愤懑之心,无嫉妒之心,安心做好每件事情,不后悔,不虚度,人生就既不苦,也不短啦。  相似文献   
928.
保罗·高更是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也被列为象征派和纳比派的画家。他用感性的方式去观察自然,解释自然,认为激情第一,理性第二。他在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绘画风格,作品主题流露着对生命的关怀。  相似文献   
929.
从生态自然保护角度来说,道教的洞天福地就是最早的生态自然保护区,环境秀美,生长、繁衍着大量的生物种类。而身居其境的历代修道者也始终关心着山山水水、动物植物的保护,从而为今人留下了一大笔宝贵的生态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30.
道教界普遍认为谢自然是司马承祯的女徒弟,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谢自然有关传记文献资料,对其生平行止和交游进行了细致考证,指出上述说法纯属道士诞妄虚夸之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