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第二卷第8章为自然目的论提供了“驳运气论证”和“自然—技艺类比论证”。第一个论证通过反驳恩培多克勒的运气论思想,充分证明了自然中存在目的,从而证明了自然目的论。亚里士多德之所以又提出“自然—技艺类比论证”,并不是想要添加一个并列的论证,而是为揭示自然目的论对于自然世界的普遍性以及存在论上的基础性。其普遍性和基础性就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同样服从自然目的论,理性的思虑活动并不能为人类的实践活动赢得超自然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882.
薛富兴 《哲学动态》2023,(1):117-125
国内博物学提倡者为博物学描绘了三副面孔:自然科学原型、现代科学反思之参照物与生态文明教育之科普途径。立足于环境美学,我们发现了博物学与自然审美之交会点:两者共享对自然之好奇心、非功利地对待自然之自由精神,以及对自然之真和自然之美的赞赏。博物学对自然之测量、命名与分类工作实为深度欣赏自然所需的必要的前期功课。在环境美学视野下,我们可将博物学理解为恰当自然审美的必要基础和理想范式,因而我们提倡一种以博物学为基础的自然审美。博物学与自然审美的融合拓展了博物学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883.
周恩来巧解13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到上海时,下榻于锦江饭店。尼克松夫妇被安排在15层,基辛格在14层,国务卿罗杰斯和其他官员住在13层。周恩来总理去看望罗杰斯及其助手们,当电梯在13处亮起红灯时,突然想到西方人最忌讳13。果然,他走进罗杰斯的套间时,发现这些美国官员正在为13而生气,与周恩来寒暄时也笑得不自然。周总理聊了聊美国乒乓球队来访的事后,话锋一  相似文献   
884.
受西方哲学影响,我们往往从认识论角度来解释荀子的"心"概念及天人关系,"天"被还原为自然意义上的存在,"心"则被判定为具有道德能力的认知主体,从而截断了人"心"与"天道"之间可能的贯通途径。不止如此,我们还从道德形而上学角度来考察荀子的道德学说,认为它缺乏一个形而上学基础,认为自然的"天"根本无法充当人之所以为人的价值基础。荀子没有将道德的根基落在人"心"上,他要表明的是,道德主体无法依靠自身建构起道德大厦,而是需要一个外在的更高的价值作为依托,这个更高的价值就是"天道"。"天道"落到政治生活中,便是制度和礼法。"心"充当了"天"和"人"联结的纽带,同时也是制度和礼法"制作"的发动者,最根本之处在于,其完成了"人"向"天道"的回归。  相似文献   
885.
可以说,自有哲学以来,凡是讨论到人,讨论到人的本性的学说,无不首先必须说明他们所说的人,到底是现实物质的人,还是以某种以纯粹精神为其本性的人。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解答,构成了哲学史上论争的一个重要的内容。通过简单梳理历史上基于人性问题而展开的若干争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把握西方主导思维方法即其哲学方法论在深层次上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886.
887.
汪维藩 《天风》2010,(6):58-59
##正##(五十三)圣灵的律释放了我"圣灵的律释放了我",按《罗马书》8章2节的原话是:"赐生命(之)圣灵的律(法则)在基督耶稣里释放(解救)了我。"圣灵,是一位赐给生命的灵。自然生命,源于她的孕育(参创1:2,文理本译为"煦育");属灵生命,源于她的重生(参约3:5-  相似文献   
888.
信仰生活的实质就是效法基督,而效法基督的核心就是效法基督的超性之爱——这也正是一个爱主灵毕生应该致力专务的神业功课——因为基督的超性之爱与世俗的本性之爱有着天壤之别,而信仰生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本性之爱升华为超性之爱。但这种爱的转化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便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乃需要经过长期反复的学习和实践,是非常复杂、艰巨而漫长的。  相似文献   
889.
应得的类型     
王立 《世界哲学》2017,(4):130-136
按照应得是否具有坚实的基础,应得可以划分为自然的应得、行动的应得和规则的应得三种基本类型。自然的应得属于直接断言的应得,主要表达人们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评价。行动的应得以主体有目的的行为为基础,涉及行为后果和个人责任的判定。行动的应得能够构成对平等主义的真正批评。规则的应得和行动的应得相互交织,但规则的应得其根据来自于"在先"的规则,表达的真实意义是资格。以有无基础为标准而划分出的应得类型可以增加概念的清晰性,有助于澄清日常语言中各种应得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890.
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来访与辅导共同探寻、建立并达到辅导与治疗的目标的过程。由于人们对心理辅导与治疗的理解不同,对其目标的设立也各不相同,而这些差异根本上取决于不同的人性观。高校心理辅导应注重将终极目标确立在来访的自我成长、自我实现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