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184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79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748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630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89篇
  2008年   480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27篇
  2004年   33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0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雷泉 《法音》2006,(4):37-41
一、《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宗教学卷》出版缘起 宗教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的宗教学,迄今不过短短一百三十多年的历史。中国宗教学的发展,是东西方思想猛烈碰撞与交流的直接结果,也与中国革命和现代化的曲折进程紧密相连。纵观世界文明史,中国各宗教基本上和睦相处,罕见宗教迫害与宗教战争,而佛道儒三教关系也为当今世界宗教对话提供了足资借鉴的历史经验。然而在过去一百年中,从“五四”前后的非宗教运动,到“文革”时期对宗教的全面摧毁,而在1980年代以来宗教又呈现爆发式的复兴,中国宗教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动荡。这兴衰起伏的过程,为中国宗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题材和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92.
晋宋之际形神之辩以牟子为先声。从牟子开始便自觉地援用老子思想阐发佛教神不灭论。罗含、孙盛也各自依据先秦道家的气论在形神问题上展开辩论。至慧远,则在更大范围和更高的理论水平上依赖先秦道家思想,把晋宋之际的形神观提升到了当时的顶峰。  相似文献   
993.
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人类社会关注的问题。道教的自然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法则就是“天人合一”与“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教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准则,它反映了道教“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道法自然”的和谐原则。一、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道教对于理想仙境的追求,实际上是对于人与自然万物和谐的一种向往,也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的一种借助力。这种追求,一方面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描述;另一方面也体现在道教的神仙信仰之中和对自然的态度上。道教对理想仙境的追求,首先表现在对神仙洞府的…  相似文献   
994.
大足石刻蕴涵着深刻的宗教文化,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足道教石刻①,以其丰富的道教石刻、精湛的雕刻技艺,在国内石窟艺术、道教文化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现试以其中的女神造像作一简析,以窥其一斑。一、造像简介大足道教石刻中的女神造像,以其在龛窟中所占的地  相似文献   
995.
道家、佛家文化中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老子》、《庄子》等道家(教)文化典籍中“清净无为”的人生哲理及“赏善罚恶,善恶报应”等道德观念,是古代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佛教在中土的发展中一直伴随着对现实生活至善的追求并与传统伦理不断融合,使得中国佛教善恶观及劝善理论特别丰富。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其社会功能也就趋向劝善化俗之道,即以通俗的教化劝导人们止恶从善,避恶趋善。  相似文献   
996.
愚昧无知的原因有多种,对待愚昧无知的态度也不一样。因为贫困而陷于愚昧无知境地的,并不等于丧失了求知的愿望。以愚昧无知为耻,从而发愤求知,是人类进步的契机。知无穷尽。整个人类是如此,单个个人也是如此。古人云:圣人有所不知,有所不能。因此,“以愚昧无知为耻”,不仅适用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们,也适用于文化水平很高、甚至被尊为专家、权威的人们。可怕的是不以愚昧无知为耻,反而一旦被尊为专家、权威,就自以为无所不知,从而支持那不该支持的,宣扬那不该宣扬的,给国家、给人民造成祸害。二十多年前的伪科学泛滥,其教训之深刻,值得中国…  相似文献   
997.
今年3月,南京市鼓楼区文明办、文化局和反邪教协会及有关部门联合在鼓楼公园举办了《老骥伏枥、正气浩然》书画展,一百多幅书法、国画作品和十多幅宣传漫画琳琅满目、异彩纷逞,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往参观。“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崇尚科学、反对邪教”的巨幅标语阐明了书画展的鲜明主  相似文献   
998.
《天风》2012,(5):5-5
<正>编者按:信仰是文化之核,文化是信仰之表。信仰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文化。基督教信仰传入中国数百年,如何扎根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结出硕果,是中国基督教必  相似文献   
999.
一玫瑰经溯源古时,隐修院的隐修士们以咏唱达味圣王的一百五十首圣咏为祈祷,附近的教友也学着诵念,但由于绝大多数人没有文化,很难学会和背诵,遂改用一百五十遍圣母经代替圣咏。逐渐形成诵念圣母玫瑰经的记数方式,在基督信徒中普及开来。当时,人们为了方便记数,用一个小袋子,里面装入一百五十颗小石子,用以记数。可是石子和袋子既难携带又易丢失,于是改成用一条小绳索打上一百五十个小结。后来,再演变用一根绳索串一百五十个小木块。又想到玫瑰经是“欢喜、痛苦、荣福”,所以三组分开诵念,每端要念十遍圣母经,一组要五十遍,因而以五十首为一…  相似文献   
1000.
组织文化的参与性与员工满意感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成彦 《心理科学》2006,29(1):214-215,193
通过对各类企业188名员工和管理者的测试,探讨了组织文化的参与性及其各个因素与员工满意感之间的关系。同时,探讨了性别、职位等因素在员工满意感上的差异。结果发现:组织文化的参与性及其各个因素与员工满意感相关显著,其中,能力发展与团队导向因素对员工满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性别、职位等因素在员工满意感上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