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6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51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自我正面偏见是指对大多数个体来说, 其自我相关信息与正性情绪效价联系紧密, 个体倾向于把正面结果或特质归因于自我内部稳定的人格特征, 而认为负面结果或特质与自己的人格特征不相关。本项目从自我正面偏见的文化相对论与文化普遍论之争出发, 采用行为和认知神经科学技术, 试图证实集体主义文化下自我正面偏见的存在, 并对照外显自我正面偏见, 考察内隐层面上的自我正面偏见及其可变性, 探索抑郁个体的内隐自我相关信息加工的改善, 了解其大脑神经基础, 揭示内隐自我正面偏见的性质与特征, 验证和完善自我相关信息与情绪信息的功能加工层次模型。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从内隐层面上了解自我与情绪的复杂关系, 而且还将对其神经基础做出重要探索, 更深入地解读中国人的自我的本质。  相似文献   
912.
利用Posner的空间线索范式,三个实验意在探寻自我面孔作为特殊的刺激对空间注意的调控作用。在实验一中,自我或者熟悉的面孔作为内源性线索出现在视野中央,通过朝左或者朝右来提示目标出现的位置。在实验二(小图)和实验三(大图)中,自我或熟悉的面孔与目标同时呈现,作为与任务无关的刺激出现在视野的左侧或右侧。实验一的结果发现,与熟悉的面孔相比较,自我面孔产生了更大的提示效应。这意味着当自我面孔与任务相关时,对提示位置易化优于熟悉的面孔。与之相反的是,在实验二和实验三中,自我面孔和熟悉的面孔同样捕获目标位置的空间注意。然而,研究并没有发现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在捕获注意上的差异。这一结果也许暗示着在注意捕获的过程中,面孔效应足够大而掩盖了自我效应的出现。这些发现表明自我面孔之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刺激不仅受感知过程的影响,还依赖于与任务的关系。  相似文献   
913.
刘明慧  张明  隋洁 《心理学报》2014,46(3):312-320
已有研究表明个人重要信息调控高级认知加工过程, 如面孔识别、记忆、思维等。本研究的三项实验系统地测量了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影响。采用最近发展的自我连接学习范式, 让中性几何图形与不同人(自我、朋友、陌生人)建立联系; 图形-标签连接完成后, 以复合图形(局部小图形组成整体大图形)作为实验刺激, 被试完成整体/局部图形判断任务, 通过评估个体对具有不同社会意义图形(目标vs.分心物水平)的感知差异, 测量个人重要信息对知觉选择的调控作用。结果发现, 与他人相关图形相比, 自我相关图形作为分心物调控整体优先效应, 这种效应一致地发生在整体和局部水平上, 并且不受注意任务的影响。这些结果提示社会信息对认知的调控作用发生在视觉选择水平上。  相似文献   
914.
孙兰孟慧  仲伟佶 《心理科学》2014,37(5):1232-1237
本研究以245名企业员工为被试,从感知到的不同来源社会支持的角度探索了核心自我评价对员工生活满意度不同领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核心自我评价对家庭、朋友、工作和自我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家庭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家庭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自我满意度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朋友支持在核心自我评价与朋友满意度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能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中的非关系型领域,能通过各类社会支持分别间接预测生活满意度中的各类关系型满意度。  相似文献   
915.
采用DRM范式,设置三种参照对象条件(自我、他人和中性参照),考察错误记忆是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结果发现:(1)与正确记忆一样,错误记忆中亦存在自我参照效应;(2)无论是正确记忆还是错误记忆,自我参照条件下的回忆成分均显著多于他人参照和中性参照,但熟悉性成分在三种不同参照对象条件下没有显著差异;(3)当词表中学习项目由分组呈现变为随机呈现时,错误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仍稳定存在。结果揭示,自我参照效在促进正确记忆的同时,亦可易化错误记忆效应。  相似文献   
916.
王佳慧  刘爱书 《心理科学》2014,37(4):888-893
探讨大学生儿童期虐待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RESE)的关系。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472名大学生,筛选未受虐待者为对照组,并设定情感虐待伴情感忽视(EAEN)、情感忽视伴躯体忽视(ENPN)和情感虐待伴躯体忽视(EAPN)共3个实验组。结果表明:⑴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躯体忽视和情感忽视发生率分别为7.3%、40.2%、12.0%、42.1%、41.3%;⑵典型相关分析发现,虐待和RESE的整体相关显著,虐待变量和RESE变量可被自身典型变量解释的比例分别为34.5%和36.8%,冗余指数分别6.7和7.2;⑶EAEN和ENPN组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EAPN组,对照组调节积极情绪效能感得分显著高于3个实验组。  相似文献   
917.
在自我概念的构成中,他人尤其是亲密他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体对父母相关信息的表征影响着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对父母面孔的加工,涉及信息在个体知觉领域的表征;对父母人格特质的加工,涉及信息在个体心智领域的表征。个体对父母信息的神经表征存在性别和文化背景的差异。未来研究应整合表征父母信息的主要脑区及其作用,在研究思路上应考察家庭结构和依恋类型等因素。  相似文献   
918.
当个体的特征对周围人的利害影响大于本人时(如残忍),该特征是他相关(other-relevance)的;反之则是主相关(possessor-relevance,如忧郁)的。研究比较了两种视角下(接受者视角:加工他人的特征;持有者视角:加工自我的特征)相关性特征在编码(判断特征词的相关性)与提取(新旧判断)过程中的ERP特点并发现:编码时双视角下都有他相关比主相关的波幅更大;提取时双视角下都有他相关比主相关的N400波形更负,仅在持有者视角时主相关比他相关的P600更正。可见他相关的加工优势体现在双视角下编码的全程与提取的早期,而主相关的优势表现在持有者视角的情景记忆提取过程中。  相似文献   
919.
王林  时勘  赵杨 《心理科学》2014,37(4):875-879
执行意向是指个体以行动目标为导向,通过连接情景线索和目标导向反应,建立行为意向和实际行为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通过梳理执行意向的概念、心理联系及应用研究,发现执行意向主要与行为意向、自我协调、合作性、计划提醒、自觉性、人格等变量产生心理联系;形成执行意向的人具有克服困难,达到既定目标的积极心理状态。然而,执行意向并不总是发挥其积极效应,其与具体情景、个体差异性等有关。最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今后研究的热点与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0.
侯春娜  伍麟  刘志军 《心理科学》2014,37(2):499-505
从Johnson等人发现群体参照效应至今,该领域的研究正经历着对实验范式的不断质疑和改进。范式的不断变革与自我理论研究的推动有着密切关系。建立完善、统一的实验范式一直是此领域中面临的困境。初期研究者主要采用将群体参照与自我参照比肩并皆与语义加工控制组的记忆效果相对比的模式;后继学者对语义加工的控制条件提出了质疑,进而主张该研究领域应遵循自我归类理论的指引,确立以同一层面的内群—外群的比较为实验范式。但以外群作为控制条件,依然面临着其形象性弱于内群的质疑。本研究认为,将一般他人任务条件纳入控制组不但可以弥补外群群体形象性差的不足,而且为连接个体自我和集体自我架起了桥梁。未来群体参照效应的研究以内群—外群的比较为基础,并结合一般他人的对比为范式将是较为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