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265篇
  国内免费   47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2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三重自我建构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的证实,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还缺乏定论。越重要的自我,与积极信息的联系越紧密,以达到维持自尊、抵御自我威胁的目的。因此,采用内隐联想范式(IAT)验证对两种自我的积极联想,并对比两者积极联想程度以确定其层级关系。结果发现,相比非自我信息,被试对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均存在内隐的积极联想,从内隐的层面证实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存在。相比关系自我,被试对集体自我存在更强的积极联结,自我建构中的集体自我在内隐层面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992.
采用问卷法对922名中学生进行调查,考察了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关系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和冒险行为两两之间相关显著;(2)自我控制能力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控制能力和不良同伴交往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冒险行为之间构成序列中介,家庭功能对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影响主要通过家庭功能——自我控制能力——不良同伴交往——冒险行为这一路径实现。研究结果进一步揭示了家庭、同伴和个体自身因素影响青少年冒险行为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993.
伊克巴尔为20世纪印度次大陆著名的伊斯兰哲学家和诗人,哲理诗《非我的奥秘》是伊克巴尔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主要以《非我的奥秘》为例,对伊克巴尔"非我"哲学思想进行探析与论述。研究"非我"哲学将助于引导我们更好、更深、更全面地理解伊克巴尔的宗教、社会与政治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94.
圣经和我     
孙秀康 《天风》2018,(12):28-29
2001年初,我刚刚来到上海工作,住在租的房子里。床头柜的抽屉里有一本很小的黑皮书,里面是密密麻麻的小字,我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总之就觉得这本书不是普通的书。但当时我既没多看也没多想,后来也没有理会过它。2012年一个夏日的傍晚,我在下班之余去了一家书店,在数不胜数的书籍中我拿起了一本书,偶尔翻到一页,上面写着:“许多流行书籍、电影和讲座都会告诉你——可以借着自我反省寻获人生的意义,但事实并非如此。人是为神所造,必须要以造你的神为起点,只有从神那里才能找到人生的意义。”这段话吸引了我,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也就是这本书让我第一次走进了教堂。  相似文献   
995.
王永跃  张玲 《心理科学》2018,(1):118-124
摘 要 通过对350名知识型员工及其领导的配对问卷调查,探讨心理弹性对知识型员工创造力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对心理安全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心理安全感完全中介了心理弹性对创造力的影响;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心理安全感对创造力的正向作用;创造力自我效能感调节了心理安全感在心理弹性与创造力之间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胡塞尔的先验主体间性问题不仅是其先验现象学的试金石,而且聚焦了其思想发展的最深层次的问题和疑难。文章借阿尔弗雷德·舒茨与欧根·芬克的论争引出胡塞尔解决先验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原自我”方案,表明胡塞尔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所给出的“复多性主体”方案的素朴性。通过对丹·扎哈维关于先验的主体间性问题的讨论的分析,展显先验的主体间性问题的层次结构。最后,通过对原自我的个体化问题的论述,揭示更深维度的问题和疑难。  相似文献   
997.
人际互动中表情抑制会有怎样的社会心理效应?实验室条件下,研究设计两位陌生被试讨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令一方抑制情绪表达,另一方自然表达。结果显示,表情抑制组正情绪和自我真实感降低,对同伴负面看法和人际隔阂感增强,交谈融洽度下降。另外,表情抑制习惯缓解了表情抑制所引起的自我真实感降低。研究表明,社会互动中表情抑制将引起系列社会心理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998.
6月27日,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的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博士服、硕士服和学士服在师生们的身上显得那样飘逸。瞧,毕业典礼还没有开始,毕业班的修士们已经与老师、同学、朋友和家属们围绕在教堂周围开始拍照了。咔嚓咔嚓......咔嚓咔嚓……快门一闪,一张张以教堂为背景的照片显示在相机的屏幕上,神父着一身博士服,修士着一身学士服,笑得是那样的甜蜜……  相似文献   
999.
着眼于长期收益的跨期决策风格如何影响当下不诚信行为是决策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研究着意探讨未来自我连续性对不诚信行为的规约作用及其条件。结果发现,(1)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人,更不能容忍不诚信行为,不诚信行为的意向更弱;(2)考虑未来后果在未来自我连续性与不诚信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未来自我连续性越高的人,越多考虑行为的未来结果,不诚信行为的概率越低;(3)熟人/陌生人情境对未来自我连续性与考虑未来后果间关系发挥调节作用,熟人情境下,未来自我连续性高的人也会更多考虑行为的未来后果。这些发现对于理解自我连续性的行为规约功能和基于个体跨期选择助推诚信环境营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符号互动论而提出的自我呈现概念及其理论,以往常被用于解释人们现实生活中的面对面人际互动行为。近些年。社交网络逐渐成为人际互动行为发生的重要场域。由于社交网络自身的独特之处,人们在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与现实面对面、传统计算机媒介交流中的自我呈现有诸多不同。社交网络中的自我呈现更受到目标观众、动机、人格特征、性别和文化等方面的显著影响。西方的“富者更富理论”和“社会补偿理论”,在解释社交网络中自我呈现现象本质时各执一词,而国内的“补充我/补偿我理论”或许能较好地解决这一理论问题。未来的SNS自我呈现研究应在扩展被试群体范围、SNS网站种类和影响因素变量几方面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