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47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85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徐冉  张宝山  林瑶 《心理学报》2021,53(11):1215-1227
本研究使用问卷法对257名老年人进行了历时1年的3次追踪测试, 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与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考察了家人情感卷入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变化趋势, 家人情感卷入发展与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发展的关系, 以及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时序效应。结果发现:(1)老年人感知到的家人情感卷入在1年内呈线性递减, 而老年自我刻板印象呈线性增长; (2)家人情感卷入的初始水平负向预测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初始水平与增长速率; (3)家人情感卷入的下降速率也显著预测了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增长速率; (4)交叉滞后回归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老年人家人情感卷入对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总体负向预测作用。本研究为老年刻板印象内化的家庭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 并对减少老年刻板印象内化、改善消极老年自我刻板印象的干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92.
以往研究表明,个体的自我分化程度会对其经验回避水平产生作用,但鲜有研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进行探索。本研究探讨了自我分化与大学生经验回避的关系,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羞怯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选取南京市9所高校一至四年级共970名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对自我分化,经验回避以及羞怯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我分化与经验回避以及羞怯显著负相关,羞怯与经验回避呈显著正相关;(2)自我分化不仅能直接预测大学生的经验回避,还能通过羞怯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经验回避;(3)羞怯的中介作用受到性别的调节,大学生自我分化对羞怯和经验回避的作用在男生和女生样本中均达到显著水平,相对于女生,该效应对男生的作用更加突出。但在大学生羞怯对经验回避的作用方面则表现出与之相反的模式,与男生相比,女生羞怯对经验回避的作用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993.
了解研究生的婚姻态度,探讨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使用婚姻态度量表(MAS)、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SSA)和幸福感指数量表(IWBQ)对470名研究生进行测查,采用Bootstrap法检验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MAS、SSA和IWB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0.247~0.997,均p<0.01)。Bootstrap法检验结果显示,自我价值感对主观幸福感的直接效应为[0.58,95%CI(0.46,0.67)],以婚姻态度为中介的间接效应为[0.11,95%CI(0.06,0.17)]。研究发现,研究生的婚姻态度总体较为积极,但在性别、婚恋状况和学科背景上差异显著; 婚姻态度在自我价值感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对了解和调节研究生婚姻态度,提升幸福感体验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4.
自我面孔识别反映了个体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区分识别出自我面孔的过程。本文采用ALE元分析的方法, 对自我面孔识别的fMRI研究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 探究自我面孔识别的神经基础。结果显示, 自我面孔识别的关键脑区包括顶上小叶、额中回、额下回、脑岛、梭状回、楔前叶和枕叶皮层。另外, 自我面孔识别可能包括两个层面的加工过程:知觉层面的加工整合过程以及由知觉引发的评价和情绪反应过程。知觉加工整合涵盖了自我面孔识别的各个加工阶段, 主要涉及枕叶、梭状回和楔前叶的功能; 而评价加工及情绪反应过程则发生在自我面孔识别的中晚期, 主要涉及顶上小叶、额中回、额下回及脑岛的功能。未来研究可结合时间和空间数据并关注脑区间的协同功能, 考察与内感受的神经关联, 开展临床研究并探索威胁信息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基于情境聚焦理论探讨权力感与亲社会倾向的关系,以及自我获益和情境所起的作用。两项研究通过测量一般权力感(研究一, N= 271)和启动权力感(研究二, N=139名),考察权力感在不同情境(合作vs.竞争)中的亲社会倾向。结果发现:自我获益在权力感与亲社会倾向之间存在中介作用,竞争合作情境能够调节权力感与自我获益的关系从而影响亲社会倾向,在竞争下,高权者感知到更少获益,表现出更少的亲社会倾向,在合作情境下则相反。  相似文献   
996.
艾滋病污名由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两部分构成。前者指公众所持有的对艾滋病和艾滋病感染者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 后者指艾滋病感染者感知到的来自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 并由此产生的负面自我认知。测量主要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两个层面展开。艾滋病的公众污名与自我污名广泛存在于个人、家庭、医疗、媒体等诸多领域, 阻碍艾滋病的有效防治并损害社会平等。减少艾滋病污名的干预既需要消除公众的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 改善社会环境; 也需要感染者自我的心理健康和治疗意愿, 提升生活质量。未来应该从未感染者和感染者的双重视角出发, 对其相互作用机制、测量工具、干预措施及连带污名等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7.
敬畏是由神秘、浩大且超出当前认知图式事物引发的复杂情绪体验, 具有自我超越性。敬畏的心理学研究近期受到极大的关注, 但敬畏的本质或心理机制是什么等问题还不清楚。针对“敬畏的心理过程是什么”这一科学问题, 我们通过文献综述, 在厘清敬畏的概念演变、相关理论发展和实证研究基础上拟提出敬畏的心理模型, 尝试阐述敬畏的心理过程及其认知神经机制。我们认为敬畏心理涉及预期评估、结果评价和自我超越等认知过程, 并且包含浩大感、顺应需求两大核心特征, 以及内部与外部、积极与消极两大主要维度。未来亟需在敬畏测量工具的研发、敬畏相关理论的验证及不同文化群体间敬畏行为的比较分析等方面进行多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998.
社会贴现指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利他行为随着个人之间的社会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的现象。其研究任务首次将社会距离进行了量化,以个体愿意舍弃金额的数量换取他人获得定额的行为作为利他的标准。解释水平理论为社会贴现的内涵提供了理论基础,并解释了其内部机制。未来研究可以从自我结构的角度对社会贴现进行解释,也可以尝试使用社会支持相关的指标代替金钱,以避免金钱概念的启动所导致个体偏向自私的结论。  相似文献   
999.
本研究采用实验(stroop任务和竞争反应时任务)和问卷(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复愈性环境对自我损耗后攻击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损耗组反应性攻击行为显著大于低损耗组,两组主动性攻击行为差异不显著;观看复愈性环境和非复愈性环境后,复愈性环境组反应性攻击行为显著低于非复愈性环境组,主动性攻击行为两组无差异。结果表明:自我损耗后会产生情绪上的不良表现,反应性攻击行为增多,而主动性攻击行为不受损耗影响;自我损耗后观看复愈性环境,能够缓解情绪上的不良表现,增加认知资源,从而减少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000.
三重自我建构认为,自我包含三个方面:个体自我,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个体自我的核心地位已经得到诸多研究的证实,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层级关系还缺乏定论。越重要的自我,与积极信息的联系越紧密,以达到维持自尊、抵御自我威胁的目的。因此,采用内隐联想范式(IAT)验证对两种自我的积极联想,并对比两者积极联想程度以确定其层级关系。结果发现,相比非自我信息,被试对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均存在内隐的积极联想,从内隐的层面证实了关系自我和集体自我的存在。相比关系自我,被试对集体自我存在更强的积极联结,自我建构中的集体自我在内隐层面占据更为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